这里专门为西湖区的古桥举办了一场展览,一起来感受时光洄流,浸染千年的人文气韵~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1-12 08:30   

从1981年起,留下人都知道了,天天走的大桥,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忠义桥。

从题刻看忠义桥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单孔圆弧形石拱桥,东西向横跨留下河。长18米,宽3.5米,孔径8米,桥面铺设长条青石,东西石阶各为13级,拱圈由32块弧形条石砌成,桥面正中筑素面方形平台,拱券以分节并列式砌置,拱券用七块长方形拱腹板组成一个轻巧的拱形结构。忠义桥,这座已见证了800多年历史沧桑的桥,堪称杭州第一古桥。


小草在青石板铺就的桥缝里顽强地探出头来,年年岁岁,留下了岁月的枯荣。

忠义桥古朴苍老,它的倩影曾被有关部门摄制成巨幅照片,在浙江博物馆展出。1992年,台湾《八千里路云和月》电视片摄制组,也曾慕名到留下镇拍摄了忠义桥及附近景观。

桥,不仅是百姓生活的小美好,也是文人笔下诗情画意的写生对象,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见证丰碑。

不论是已经消逝的桥还是至今仍惠及后人的桥,几乎每座桥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一座座古桥飞架在西湖区的溪流河道上,是站立的诗,亦是睡卧的画,给后人讲述一段段美好的历史故事。

1月7日~1月16日,在浙江省图书馆,有一场专门为西湖区的古桥举办的展览:《27.3KM,河流时间记录者——西湖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成果展》。

它以西湖区的“桥”为线索,带领大家开启一场人文气韵之旅,也让我们走进时光洄流浸染千年的“宋韵迹忆”。

西湖区的桥具有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先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慧才智,现存的35座古桥均有100年以上年岁。

思娘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古荡湾社区葛家庄路东尽头,具体年代不详。桥梁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横跨古荡湾河,长15米,宽3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矢高3米(距水面)。金刚墙用长条石砌筑,桥身以两对长系石及两对明柱围成框箍结构,增大桥体的强度和刚度,有效限制了桥体变形。桥面平台刻图案,桥栏雕成简朴的美人靠,供人休憩。思娘桥是杭城留存不多的传统石拱桥之一。

古荡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庆丰社区,东西向横跨沿山河,北距天目山路约100米。始建年代不详。原名古塘桥,《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载:“古塘桥,城西铜钱局前”。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21米,宽3.1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法砌筑,金刚墙为条石错缝平砌,有两根长系石,露明部分有雕花。桥面已改造,现为斜坡,两侧的栏板望柱多为后期更换。据《杭州的古桥》记载:桥侧有清“道光元年(按1821)桂月立”石刻,但现场并没有发现题记。该桥作为杭州市区为数不多的石拱桥之一,且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大诸桥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大诸桥社区百子山前。据《杭州市区文物保护单位图录》记载,《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中曾提及“朱桥在徐范村”,桥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移建现址,现桥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建。大诸桥历史上名称众多,各有说法。因桥旁原为朱氏聚居,故名朱桥、太朱桥,为和凤山门外的诸桥区别,又名上诸桥。大诸桥南北向跨大诸河口,为单孔石拱桥,桥通长28米,宽6米,拱券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拱腹上有精美的“二龙戏珠”图案,桥面中间为平台,两侧有低矮栏板,上面刻有纹饰,未设望柱,两桥坡设置多级台阶。大诸桥曾经是钱塘江口的重要桥梁,昔日来杭船只常自江而入,泊于桥旁,从这里登岸入市。现桥整体结构保存基本完好。

还有穆桥、大港桥、望月桥、永兴桥、环龙桥……这些或以山河路命名,或以传说命名,或以祝福命名的石拱桥、石梁桥、石构梁式桥……不但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桥梁建造技术水平,更折射出了西湖区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文化底蕴。

古桥新巷相望,作为西湖区文化基因传承的纽带,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相遇,也让文化自信的力量真正流淌进当下人民的内心深处。

展览现场有多处打卡点和装置,还有新年挂件小脑虎活动,等你来解锁~

TIPS:观展期间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配合接受体温检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然,如果实在抽不出空来,萌西西也安排了线上直播,带你打卡,一样不差哦~

来源:西湖文旅发布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