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宋代诗词游西湖②丨苏轼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2-25 08:30   

天下风物,最费文人笔墨的,非杭州西湖莫属。

西湖,以其迷人的风光,聚集着千年时光流转,典藏着历朝历代太多的文化积淀,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人文史迹。

苏轼、欧阳修、陆游、柳永、杨万里…….秀丽的山水间凝结着众多才子佳人的美好追求,如今就在一汪西湖水中静静地流淌。

我们将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带大家走进宋代诗词的世界,感受诗人的胸怀、心境以及他们在杭州西湖留下的时光印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曾两度到杭州为官。

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望湖楼位于杭州西湖畔,又名看经楼,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这年六月廿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饮酒,写下五首绝句。

今天赏析的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雨景。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说乌云像打翻的黑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阵疾雨就倾盆而至,湖面上白色的雨点像珍珠一样乱跳着落入船里。

首句一个“未”字,突出了西湖景色变化之快。“黑云”与“白雨”强烈对比,加强了诗境中的色彩效果,使雨中湖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中以“翻墨”比喻乌云,逼真生动,形象鲜明;用“跳珠”形容雨点,有颜色,有声音,有动态。

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奇妙,想象丰富,突现了夏天阵雨来势之猛的特点。

后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是说夏雨去得也快,一阵卷地风来忽然吹散了天上的乌云,于是云散日出,明湖如镜,望湖楼下面的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第三句一个“忽”字用得尤为传神,再次强调了西湖景色变化之快。末句比喻形象贴切,把明净的湖水比作雨后平静的天空,水天一色,诗境开阔,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仅仅二十八字,就勾勒出一幅形象鲜明的西湖雨景图。乌云、白雨、大风、湖水,一景接一景,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首《望湖楼醉书》令望湖楼声名远播,也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前来。

绿树掩映、典雅古朴的望湖楼,确实是登高品茗、欣赏西湖万种风景的好去处。

来源:水域管理处  作者:文案/王超 音频/张愉 照片/江志清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