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淤泥筑成的苏堤为什么不会“酥”?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3-16 08:30   

元祐五年(1090)四月,在杭州知州任上的苏东坡上《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申明西湖对于杭州城市的重要意义,苏东坡发动杭州民工,历时半年,疏浚西湖。在疏浚西湖过程中,苏东坡将挖出的淤泥葑草堆于湖上,筑成一条长堤,解决了湖南北交通问题。堤上遍植桃李,又作六桥,方便水上交通,杭人名之为“苏公堤”,后来成为南宋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来源。

那么,今天我们走在苏东坡修筑的那条淤泥筑成的苏堤上,为什么不会“泥足深陷”呢?苏堤上那六座石头桥,是怎么样在淤泥修筑的堤上牢固矗立的呢?

本期的跟着苏东坡游杭州X科学松果会的题目就叫《苏堤为什么不会“酥”》,请到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浙江省博物馆和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优秀讲解志愿者李涛老师,从他的专业角度出发,为孩子们揭开苏堤的秘密。

“你们觉得历史上的西湖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大?还是不断变小?还是忽大忽小的?”

李涛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从西湖的历史形成过程开始讲起。用地质学知识结合展厅的图表,李涛老师向孩子们深入浅出解释了西湖作为一个“泻湖”的成因,从而延申出了如何在西湖淤泥上筑堤建桥的问题。李涛老师用了南宋李嵩的《西湖图》等图片,告诉孩子们苏堤在历史上的样子,让大家直观地理解了苏堤今天的模样是经过千百年来不断建设而形成的,并且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讲述了现实生活中工匠是如何解决建筑基础沉降的问题的。

本次活动的最后,李涛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个有趣的难题:用两张A4纸,只能手撕或者折叠的方法,在18cm宽度的“水面”上架起一座能支撑一本书重量的“桥”,如果你对你的桥的质量足够自信,还可以尝试挑战再加上两个砝码。

孩子们领了纸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办法“过三关”。

随着第二期活动的落幕,跟着苏东坡游杭州展览社教活动也告一段落。但是展览仍在持续中,“跟着苏东坡游杭州”——青少年教育体验展继续欢迎孩子们前来打卡。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