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樟岩山下的四百年诗会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4-25 08:00   

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富春街道东山村樟岩山附近有一龙潭,潭中有龙兴风作雨,“时为民患”。于是,在隋朝的时候,在龙潭的边上建普照寺,又建了一座九层高的塔镇之。时间一长,龙潭就干涸了。

“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普照寺》·徐凝)

徐凝来的时候,龙潭想来还没有干涸,他还看见了乌漆墨黑的潭水。徐凝是唐代后期诗人,睦州分水人(今桐庐),墓在富阳洞桥石羊山下。徐凝与施肩吾是同窗好友,因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而被称为明月诗人。明人杨基《眉庵集》中赋诗云:“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有意思的是,杨基的这句诗,在樟岩山下竟成为了现实。

比徐凝更早的时候,大诗仙李白也曾在这里写过一首诗。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楠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门前一条溪,几回流岁月。”(《游普照寺》·李白)

两人的诗在富阳的普照寺中碰撞出了火花,并传为不朽。

作为浙西唐诗之路中的重要一站,有许多诗人在富阳驻足过。李白曾四入浙江,自然也到过富阳。可惜李白在富阳创作的诗篇存世不多,在《李太白全集·补录3》中收录此诗。不过李白把普照寺与天下四绝之一的天台国清寺相媲美,可见普照寺当时的盛景。

天下四绝指的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寺院,齐州的灵岩寺,荆州的玉泉寺,润州的栖霞寺,还有就是天台的国清寺。

《咸淳临安志》中记载,“苏东坡曰:‘予旧在富阳见国清院太白诗,绝凡近。’即此篇也。”

苏东坡在富阳不仅见过这首诗,而且还在李太白的诗旁,写下了一首诗。唐代以降,有资格与谪仙人诗名并驱的,恐怕也只有坡仙一人而已。

“富春真古邑,此寺亦唐余。鹤老依乔木,龙归护赐书。连简春水远,出谷晚钟疏。欲继江潮运,何人为起予。”(《独游普照寺》·苏轼)

当时,普照寺内有御书阁,故坡仙有“龙归护赐书”之句。

苏东坡是独自一人游览普照寺的,所以说“独游”。不过在若干年后,他的弟弟苏辙也来到了富阳,追寻着哥哥的足迹也走进了普照寺。也许,他就是吟诵着兄长的这首诗篇走进普照寺的;也许,他是在普照寺的院墙上看到了兄长的诗篇。然后,他就在兄长的诗旁,和着兄长的韵脚,写了一首诗。

“尘埃日已远,抖擞更无余。寺到逢门入,诗成信手书。山深僧自乐,路远客终疏。访尽前朝景,他年一告予。”(《净明寺》·苏辙)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普照寺更名净明寺。

普照寺不远,有一个普明庵,建于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庵指的是简陋而幽静的修行住所,它要比寺略小,往往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出家人而已。

普明庵又名大明院,又分为东、西两个庵堂。

“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居僧怪我恋清景,自恨山深出无计。我虽爱山亦自笑,幽独伤神复难继。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普明庵》·苏轼)

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大明院在县北四里,四峰环绕,前如连壁,俗呼里庵,即东坡所谓东西二庵是也。”

坡仙的诗,对于弟弟苏辙来讲,那就是游览富阳的导游词。在游历普照寺之后,苏辙又踏着兄长曾经踏过的石板路,走进了普明庵。对了,当时苏辙也是一个人。

“披蓁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天公未省长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自普照入山独游二庵》·苏辙)

也是独游,也是相同的韵脚。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世间兄弟不胜凡举,但是如苏轼、苏辙的,千古以来,只此一对。

从李白到徐凝,再到苏东坡,再到苏辙,四个古往今来最顶尖的诗人,在富阳的樟岩山下,完成了一场跨越四百年的诗会。

来源:富阳博物馆  作者:富春四小 姜灵菡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