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风尚·品宋⑤丨萧博馆藏两宋钱币——北宋钱币(二)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4-26 08:30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后,在近20年的统一兼并过程中,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陆续将南唐、荆楚、南汉、福建等江南旧地的货币制度整顿,废除铅小钱、铁大钱,统一合并使用小平铜钱。但有一个地方例外,四川地区实行特殊的货币管理政策,成为北宋唯一的铁钱专用区。

北宋初期,四川地区铜铁钱兼用,铁钱被视为小平铜钱的替代或补充,为支持宋廷统一全国的战争经济需求,小平铜钱被有计划地外运出川。北宋开宝三年(970)为削弱四川地方势力颁行了禁铜钱入川的法令,“始令雅州百丈县置监而铸铁钱,禁铜钱入川”。铜钱大量流出,铁钱不够用,只能不断加铸投放,同时禁止出川。以上政策,加之铜铁金属价值不同,铜铁钱币值比的“双轨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

除四川地区外,北宋小平铜钱连续铸造,广泛流通。宋代小平铜钱的官方铸造标准,在形制方面并未严格统一,重量达标即可(4克左右)。小平铜钱在北宋徽宗时期有过短暂的停铸。宋徽宗崇宁二年至四年底因铸造当十铜钱,先是停铸小平铜钱,然后在崇宁四年中,广南东路韶州监、广南西路梧州监、福建路丰国监铸造了“崇宁通宝”小平铜钱。北宋徽宗政和三年至六年间因铸造折二夹锡铁钱,再次局部停铸小平铜钱。

北宋共历9帝,上期我们了解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和宋仁宗四个时期的钱币,本期将继续为大家介绍萧博馆藏的北宋其他时期的钱币。

05 宋英宗

治平元宝

治平年间(1064—1067)铸有治平元宝和治平通宝,各有三种书体,其中有两种不同的篆体。

06 宋神宗

宋神宗时,铁钱数量大增,而且折二钱开始通行。

注:

折二钱,亦称“当二”,一枚当二文,就是等于两个小平钱,直径约2.8厘米大小,重约5至8克,标明面值就是:二文。

折三钱,等于三个小平钱,约3.1厘米大小,标明面值为三文。

折五钱,即当五,等于五个小平钱,约3.8厘米大小,面值就是五文。

折十钱,当十,等于十个小平钱,约4.1厘米大小,面值就是十文。

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当十钱

① 熙宁元年(1068)铸熙宁元宝。四年铸熙宁重宝当十钱。熙宁钱都成对钱。

注:

重宝:比小平钱个头大的、重量重的都是大钱,大钱也叫“重宝”,比如折二、折三、当十、当百等。

对钱:同一种古钱的面文采用两种书体,其字结构、笔划、肥瘦、方穿、厚薄、重量及铜色都较一致或相似,称为对钱。所谓“对钱”是指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以成双配对的钱币,又称对文钱或对书钱,日本泉界称之为“符合泉”。这类钱有的是楷书、行书二体成对,有的是楷书、篆书二体成对,有的是隶书、篆书二体成对,等等。对钱是中国钱币造型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欣赏它是一种美的享受。

元丰通宝

②元丰年间(1078—1085)铸元丰通宝小钱和折二钱,篆书行书成对,版别极多,书法水平很高。有一种隶书的元丰钱相传是苏轼的笔迹,称为东坡元丰,但流传很少。元丰时是宋代铸钱最多的时期。

07 宋哲宗

元祐通宝

①元祐年间(1086—1093)铸元祐通宝,有对钱。钱文据说也是司马光、苏轼等人所写的。

绍圣元宝

②绍圣年间(1094—1097)铸绍圣元宝和绍圣通宝,有小平和折二,篆书行书成对。

元符元宝

③元符年间(1098——1100)铸元符通宝,有小平和折二,篆书行书成对。

08 宋徽宗

圣宋元宝

①建中靖国元年(1101)铸圣宋元宝,有小平和折二。圣宋钱不是年号钱,因为年号为四个字,不适于作为钱文。

崇宁通宝、崇宁重宝

崇宁通宝拓片

②崇宁年间(1102—1106)著有崇宁通宝小平和当十,另有崇宁重宝当十钱和当二的夹锡钱。

大观通宝

③大观年间(1107—1110)铸大观通宝大小几等,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除崇宁重宝是隶书外,其余崇宁钱和大观钱都是宋徽宗赵佶自己用瘦金体书写的,所谓铁画银钩,为历代收藏家所爱好。

政和通宝

④政和年间(111—1118)铸政和通宝。

⑤重和年间(1118)铸有重和通宝,篆书隶书成对。重和仅有三个月,所以数目很少。

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⑥宣和年间(1119—1125)铸有宣和元宝和宣和通宝两种,元宝数量很少,通宝有小平和折二两等。

由皇帝亲笔书写钱文的钱币被叫做御书钱,中国最早书写钱文的是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元年,他亲自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淳化元宝”钱文,铸行新币,开了铸造“御书钱”的先河。一个年号钱有三种书体,这在中国货币史上是空前的,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御书钱”。

宋徽宗赵佶把御书钱推向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他是一位典型的艺术家皇帝,“身通百艺,书画尤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货币文化的创新上,他也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宋徽宗早年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后来又改学唐初薛谡,在此基础上,糅合众家之长,从而形成了完全个性化的书体,“瘦硬通神,有如切玉”,人称“瘦金体”。

宋徽宗在位时铸行的御书钱一般指“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两种折十大钱。特别是“大观通宝”,瘦直挺拔,横收笔带点,竖收笔带钩;撇如匕首,捺如切刀,劲健有力,洒脱自如;笔势连绵之处如游丝飞空,加上钱文与细廓的线条配合得非常得体、和谐。更叫人称绝的是,钱币表面金属所特有的质感和瘦金体相得益彰形成的立体效果,强化了瘦金体钱文本身的峻利精致,更显得豪纵俊逸,气度不凡,其效果完全超越了纸帛和碑石。后世有着“风流天子书大观,铁画银钩字字端”的评价,不失为古钱币书体之一绝。

来源:萧山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