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迹忆·说宋丨宋韵故事⑩范仲淹与严子陵钓台(二)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4-25 08:30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深入开展宋韵文化挖掘、研究、展示和宣传,进一步挖掘我县的宋韵文物文化资源价值和深厚内涵,打造南宋文化品牌,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传承宋韵文化。桐庐县博物馆将围绕“品宋、寻宋、说宋、传宋”主题,特别推出“藏品鉴赏”、“宋韵故事”、“宋韵人物”等系列专栏,感受宋韵文化在千年桐庐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与传承。

北宋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景祐元年(1034) 宋仁宗赵祯借故要废去郭皇后,当时官居右司谏的范仲淹率谏官、御史十余人伏阁力争,极言“郭后无故不可废”。触怒皇上, 贬守睦州。范仲淹守睦州仅岁余,由于他的种种事迹,使桐庐很快就名扬天下。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作为睦州知州的范仲淹首次以州府的名义修建严先生祠堂已经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了。然而范仲淹并不满足于此,作为北宋大文豪的范仲淹更是理所当然地要为此祠堂写一篇记,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记文之一在桐庐郡诞生了。

范仲淹写此记文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以辨严子之心,决千古之疑”。因此他是很用心来写的。写完之后,他还请学者李觏(泰伯)过目教正。除周天放、叶浅予在《严先生祠堂》一文中引述《文章规范》中范仲淹“一字师” 典故外,近代学者张寿镛在《范文正公年谱序》中也记述了这则范仲淹“一字师”典故:“其歌之三章,原作'先生之德’,以示李泰伯。泰伯易'德’字为'风’字。公凝视颔首,殆欲下拜,所谓一字师也。”寥寥数语,就为我们绘出了一位治学严谨、虚怀若谷的范公形象。

至于为何要改“德”为“风”字,《容斋随笔》卷五中有如下记载: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用屯之初九,蛊之上九,极论汉光武之大,先生之高,才二百字。其歌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趣(即趣起,犹局促、急速之意),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为了使这篇记文与祠堂相得益彰,范仲淹还亲自写信给当时的书法大家邵疏先生求字,恳切之心,溢于言表:“又念非托之以奇人,则不足传之后世。今先生篆高四海,或能枉神  笔于片石,则严子之风,复千百年未泯,其高尚之为教也,亦大矣哉!”(《与邵疏先生书》)

邵疏显然是欣然从命的,因为范仲淹建祠半个世纪后,睦州太守叶棐恭在元祐元年(1086)重修严先生祠并写《严先生钓台记》中说:“(范仲淹)亲记其事,属丹阳隐者邵疏篆之,刻石今存于郡廨。”只是邵疏所篆的石碑留存在睦州(桐庐郡)官署中了。看来范仲淹的记碑早就换成别人所篆的了。对此,清朝学者严可均(1762-1843)在《题严先生钓台诗后》中记载:“钓台东百许步为严先生祠。祠东有严

姓四家,即先生后裔守祠者也。唐文粹有补阙梁肃碑,及罗隐刻石,石皆不存。范仲淹记亦非原石。”

然而不管怎样,范仲淹的祠堂记已永远地刊登在严先生祠堂的碑石上了。

从此,文人雅士登严子陵钓台,谒严先生祠堂,读《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几乎成为一种时尚。

让我们心怀虔诚,一起来拜读这篇记文吧: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汉光武帝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亦作“器”),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亦作“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如此对仗工整的散文对比强烈,言简意赅,给人留下过目难忘的深刻印象,后人对于此文大加推崇就不足为奇了。南宋大学者朱熹评价道:“钓台故有范公记文,词义甚伟,后人不容复措手矣。”(《书钓台壁间何人所题后》)

这篇记文和范仲淹写于此后的另一篇著名的《岳阳楼记》都被收入清人选编的《古文观止》中,堪称记文双璧。一人能有两篇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可见范仲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之高。只可惜这篇记文题目被删改成了《严先生祠堂记》,今天看来实在有损于扩大 “桐庐郡”的名声和影响力。否则,桐庐在中国人文史上的知名度一定会更大。

来源:桐庐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