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运河边的宋韵迹忆丨宋代清明踏青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4-03 08:30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辅以春游踏青的传统节日。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宋代《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画

宋代的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说:“清明节,公子王孙富室骄民,踏青游赏城西。”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人们借清明上坟的机会,在郊外踏青聚会,以至“四野如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春天郊游踏青,这个节令活动与清明节日结合在一起,相沿成俗,内容也为之一变,娱乐身心的意义取代了宗教祭祀的寄托,更加盛行了。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南宋踏青更盛。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中说:“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州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偌大的西湖中,竟至“无行舟之路”;长长的西湖岸边,也“几于无置足地”,这种热闹景象,即使在今天,也难得一见。”

踏青寻春,在宋朝已经被人们玩出了各式花样,如喝酒、斗草、放风筝,都深受大家追捧。

饮酒

在宋代除了在传统的重要节日饮酒外,春暖花开之日,人们还会郊游踏青,游春饮酒,柳永的《破阵乐》描写的就是汴梁城的人们在春天里赏春饮酒娱乐的盛况。这一天上至皇室王公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都会开怀畅饮,以各种方式享受春天带来的美好,柳永在词作下片重点描绘了人们饮酒、游玩的场景: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斗草

斗草这一项古老的踏青游戏,你小时候玩过吗?

两小孩专心斗草 《群婴斗草图》 (局部)

说起斗草,现在的人们都会感到陌生,但在古代它是一项人人尽知的娱乐活动。

斗草分为武斗和文斗两种方式。武斗两人各拿一植物的茎,两手分持茎的两端。双方交叉使植物的茎勾搭,然后分自用力,谁断了即为输家,没有断开的就是赢家。

“武斗”多见于儿童之间。唐代白居易《观儿戏》描述:“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宋代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写:“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道尽儿童斗草酣兴不知疲倦的状态。

古代也有很多有关斗草的画作,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廷標《群婴斗草图》,画作生动描绘了十个小男孩斗草的场景。

清·金廷标《群婴斗草图》(故宫博物院藏)

左下方的三个,一个蹲下身子拔草、两人面对站着全神贯注地斗着,他们手中的是斗草常用的车前草。

图中部,五个男孩围成一圈,中间两人在斗,其他人在旁助兴。一人篮中满满,一人将空。

《群婴斗草图》 中部

画的右侧,男孩怀中满满正赶去找对手。不经让人想起欧阳修诗“共斗今朝胜,盈襜百草香”。

《群婴斗草图》 怀抱花草的小男孩

文斗方法也有很多种。有比谁认识的植物多。有要讲得出名字由来、历史掌故。再有以这些植物为题,吟诗作对,将斗草变成了诗文盛会等等。

斗草起源已无从可考,最早有记载是唐代韩鄂《岁华纪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但可以推测,与先民五月习俗“蹋百草”有关,或由之演变而来。“蹋百草”的习俗又与中医药学有直接的关系。民间有踩踏百草露水,可以祛毒去热的说法。《乐府诗集》说: “阳春二三月, 相将蹋百草。”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人们结伴到郊外采集药草。于采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相互比对。“斗草”也就产生了。宋代《事物纪原》说:“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梁代王筠《五日望采拾》:“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折花竞鲜彩”说明“斗草”这一形式梁朝就已经有了。

斗草可算是古代人们一项老少皆宜,男女都爱的一项娱乐活动了,无论是“文斗”还是“武斗”,对人们都大有裨益。

踏青郊游采集花草锻炼身体;报花草认识植物,了解植物习性;以植物为题写诗文陶冶性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疏远。我们再难体验到“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诗里那种寻草、斗草过程中的乐趣以及取得胜利的喜悦了。

放风筝

宋代娱乐生活丰富,风筝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宋人也对风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好玩,更要好看。据说宋徽宗还专门编了一本《宣和风筝谱》,记载风筝的式样和画法。

南宋 佚名 《百子嬉春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武林旧事》中记载了临安城里放风筝的热闹景象。人们不仅满城跑着放风筝,还能赛风筝。说是风筝比赛,其实是风筝线的较量,一个人用自己的风筝线去纠缠另一个人的风筝线,两条线互相拉扯,先断线的人输。

——原来风筝还能这么玩啊。

有比赛就有输赢,输的人不仅丢了面子,还要罚钱,于是又有人想到用风筝来赌博,开创大宋纨绔子弟新玩法。这样的玩法要求风筝线的韧性很强,当时流行用药水浸泡过的线放风筝,称作“药线”。

也是在宋代,风筝开始商品化,成为下层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

《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的条目下面记载了杭州城里贩卖各种手工制品的手艺人,“每一事率数十人,各以专籍为衣食之地”,其中就包括专门卖风筝的,卖药线的。

到现在,风筝依然是受国民欢迎度极高的娱乐玩具。

宋代的很多踏青活动在我们生活中仍然可以找到。虽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但是清明祭祖,踏青游玩的风俗仍然在、返璞归真的天性仍然在,趁着春光大好,大家尽情的拥抱自然吧~

(疫情期间,注意做好防护哦)

来源: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