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故里 宋韵临安丨寻宋⑨:洞霄宫遗迹之元同桥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8-24 00:00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进一步挖掘临安区宋代文化文物资源,深入研究和宣传我区宋韵文化价值,从2021年12月起,区博物馆开展宋韵迹忆系列宣传,每月推出二期馆藏两宋时期精品文物、一期不可移动文物或文化景点,今日推出寻宋第九期:洞霄宫遗迹之元同桥。

洞霄宫遗迹之元同桥

元同桥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洞霄宫村宫里自然村,南北向跨宫里溪,与会仙桥同为通往洞霄宫的必经之桥。

诗人罗隐作“石桥春暖后,勾漏药成初”,指的就是元同桥。公元895年,钱镠以天台山道士玄同先生(名闾邱方远)的法号“元同”命名,故名“玄同桥”,建于南宋淳熙甲辰年(1184),今元同桥。

虽经800多年的风霜雪雨,古桥迄今保存完好。整座桥长6.55米,净跨1.8米,矢高0.8米。桥面宽2.7米,为单孔石拱桥,呈弧形,共分三段,每一段由七块长条石板拼联而成。两侧立实体栏板及四对望柱,栏板内侧呈凹槽状,中间栏板凹槽阴刻有“淳熙甲辰重九日锦城盛十宣教施钱造……”字样。栏板两端设抱鼓石,雕刻“回”字纹。桥墩用不规则块石叠砌而成,字迹依稀可辨。1988年12月31日,临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元同桥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洞霄宫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9月,古桥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元同桥为杭州现存已知最早的单孔石拱桥之一,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以厚重,踏实,稳固,坚挺了千余年。当雄伟的殿宇荡然无存,当楼、台、亭、阁、榭无影无踪。它,依然静卧大地:春闻花飘香,秋到蟋蟀响。举头望九峰,低头听泉唱。(文章部分摘自2018年版《今日临安》——元同桥的残落)

来源: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