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故里 宋韵临安丨品宋⑪:宋天目窑黑釉瓷盏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8-24 00:00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进一步挖掘临安区宋代文化文物资源,深入研究和宣传我区宋韵文化价值,从2021年12月起,区博物馆开展宋韵迹忆系列宣传,每月推出二期馆藏两宋时期精品文物、一期不可移动文物或文化景点,今天推出品宋第十一期“宋天目窑黑釉瓷盏”。

宋天目窑黑釉瓷盏

临安博物馆 藏

器高5.6厘米,口径10.2-10.4厘米

足径4.3厘米

此盏1951年出土于昌化县南门头,直口圆唇,深腹斜收至碗底,圈足小,挖底浅。唇内外施化妆釉,内壁施黑釉,釉层薄,部分剥落,外壁釉不及底,不施釉部分施化妆釉。黄灰胎,胎质细腻。

考古资料显示,黑瓷与青瓷几乎同时诞生于东汉时期。作为青瓷的姊妹瓷,黑瓷与之伴生,两者往往同窑烧制,生产工艺也基本相同,只不过釉料中的氧化铁含量的高低差异,才决定了瓷器的颜色,含铁量愈高,釉色愈深。宋代以前,黑瓷始终处于非主角地位,直到宋代,由于饮茶习俗的改变,对茶盏的审美也从唐代茶圣陆羽倡导的“青则宜茶”转为北宋名臣蔡襄所提倡的“茶白宜黑”。黑瓷的生产几乎遍布大江南北,南方福建、江西、川渝、浙江、湖南和两广地区以及北方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的众多窑口都可见黑瓷的烧造。黑釉茶盏一度成为宋代茶具中的最大宗产品。

临安天目窑烧制的黑釉瓷,胎质致密,色白或呈灰色,烧成温度在1300℃-1350℃之间,釉的玻璃质感较强。一般盏内施满釉,外壁釉不及底。部分器物先在外壁施褐色的“护胎釉”,再施黑釉,其目的应是为了加深胎色,以达到接近建盏的呈色效果。装烧方法除少量采用叠烧方式外,多见在累叠的青白瓷碗最上端碗内放置一黑釉瓷,并以一只青白瓷盘覆罩形成匣钵入窑,使器物能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烧成,质量较高。这种采用碗式匣钵的装烧方法系天目窑所独有。

天目窑的黑釉盏是在宋代茶文化大背景下,受到建窑系统黑瓷生产的影响而催生出的地域性产品。近年来,随着天目窑遗址的发现,有关“天目”茶盏的话题再度升温。期待随着窑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会获得对这一时期的黑釉盏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

来源: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