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宋韵”故事,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涵养宋韵气质,促进文旅融合。
水域管理处文旅宣教中心全新推出“宋韵·说宋”专栏,今日请跟着镜头一起,漫步茶香四溢的群山古道,从过溪亭至大麦岭,去探寻苏轼印记。
漫步茶香古道,探寻宋时记忆
西湖风景秀丽、群山环抱,历来 “圈粉”无数,吸引众多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他们或争相吟唱,或勒石留念,为西湖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
这其中,宋代大文豪苏轼当属 “粉丝”中的佼佼者,他不仅用文字惊艳了时光,更踏遍了西湖山水,于湖山深处留下了可触、可见、可感的宋时韵脚。
今天,让我们跟着“老市长”的足迹,漫步茶香四溢的群山古道,从过溪亭至大麦岭,去探寻苏轼印记吧。
过溪亭又名二老亭,是龙井八景之一,位于龙井寺旁,因苏轼与其好友辩才而得名。公元1079年,年逾古稀的辩才从上天竺退隐,居住到了龙井寺。但慕名而来的访客很多,无奈之下,辩才立下一个清规“殿上闲话,最久不过三炷香;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虎溪是当时寺前的一条溪流,因溪中立有伏虎状巨石而得名。
公元1085年的一天,好友苏轼到访,二人秉烛夜谈。第二天下山时,辩才竟不知不觉送苏轼过了虎溪,走到了风篁岭下,破了自己的清规。于是辩才将虎溪改名为过溪,并在溪上建亭,名为“过溪亭”。为此,苏轼不仅有感而发作诗《过溪亭》,还为此亭书写了“二老亭”三字牌匾,悬挂于亭上,以此来纪念两人的情谊。
如果说过溪亭的故事记录的是一段友情佳话,那么五年后苏轼留在大麦岭的摩崖题刻就是他不经意间留下的瑰宝。
大麦岭位于三台山东北面,因早先种植麦子而得名。从大麦岭东麓沿着幽静的小径拾级而上,在半山腰处有一座亭子静置山间,亭下山石嶙峋,这里就是苏轼留在大麦岭的题记所在,也是目前发现的苏轼留给西湖唯一的一块石刻原物。
在岩石右上略平整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高43厘米,宽38厘米的字龛,字龛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风化十分严重,只能依稀看见模糊的文字刻痕,文字内容却难以辨识,令人喟然。
通过查询拓片资料我们找到了答案,字龛上刻有“苏轼、王瑜、杨杰、张璹游天竺,过麦岭”字样。
公元1090年3月2日这一天,工作之余的苏轼约上了他的同僚好友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他们行走在山水间,穿行西湖群山时,途经大麦岭,见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便决意在此处刻石留念,于是便有了这块题记。
整块题刻虽然只有寥寥十几字,却记录了苏轼与友同游,徜徉西湖美景的美丽心情。
两段不同的旅程,留下了两个相同美好的回忆。如今,过溪亭依然在风篁岭下静静矗立,述说着苏轼与辩才的这段千古佳话;而大麦岭的苏轼题记也在岩石之上继续讲述曾发生过的故事。
无论是哪一段旖旎旧事,都是苏轼留给杭州最好的宋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