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烟火·礼仪篇⑥丨快来看看这是哪般的花样美少年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8-23 17:30   

看过《水浒传》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惑:作者在介绍众多梁山好汉时,不时会出现有关簪花的描写。例如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金枪手徐凝“金翠花压鬓旁”。

实际上结合宋朝的时代背景,男性簪花的行为非常普遍,它深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风靡程度,上至至尊帝王,下至贩夫走卒。

大体来说,宋朝男性簪花是一种因为帝王喜爱而形成的“自上而下”的风潮。

虽说男性簪花的风俗唐已有之,例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的“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帝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说的就是一个叫苏颋的大臣写下了“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诗句。玄宗看后觉得非常精彩,于是赏赐他,亲手为他簪花,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十分荣耀的事情。

时间来到宋代,宋人崇文,文人地位空前,对于风雅之事的热衷不逊于唐。《海棠记》中记载:“尝闻真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独步于西州矣。”可见宋真宗对海棠花的喜爱。两宋时期,簪花行为在皇家作为一种礼仪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一种彰显皇恩的赏赐制度,发展到后期,赏赐什么花、赏赐几朵都有相应的规定。《宋史·礼志》记载:“天禧四年,直集贤院祖士衡言:‘大宴将更衣,羣臣下殿,然后更衣,更衣后再坐,则羣臣班于殿庭,候上升坐,起居谢赐花,再拜升殿。’”另一面,簪花的行为在官方的推动下,同时也成为彰显国家尊严,民族气节的象征,许多靖康之乱被羁留在金的宋朝官员,就以拒绝簪花来表达对南宋朝廷的忠心。

在宋代官方对簪花制度化的推动下,这种风潮很快就由宫廷蔓延到全社会。全民性成为宋代男性簪花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不仅文人精英阶层如苏轼、黄庭坚写下“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白发簪花不解愁”等簪花诗,普通百姓也纷纷参与其中,簪花成为一种人人皆可为的时尚。

此外,除了宫廷簪花所涵的政治意味,簪花与宋代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步步生莲的莲花,道教驱鬼辟邪的桃花,儒家常以花比君子等,都赋予花卉众多的精神内涵,成为簪花的文化基础。

当然,全社会的簪花风潮自然要有足够的供应能力来支撑。宋代的鲜花培育技术有长足的发展,鲜花成为一种经济作物在商业发达地区的周边被大量种植。《东京梦华录》卷六“收灯都人出城探春”条中记载:“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另外,绒花、绢花、象生花、通草花的制作也有相当的市场。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女主人公明兰和姐妹们收到的便是象生花,肉眼看几乎能够乱真。

宋人的全民簪花风潮离不开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至元代,男性簪花便日益减少,如今,男性只在婚礼或是其他的重大活动中,胸口戴花,我们姑且能够通过这一礼仪性质的行为,回望宋人的那一抹风雅情调,品味其中所拥有的丰富内涵,走近宋人所独有的精神世界。

来源:萧山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