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烟火·美食篇⑦丨药为食用,健康从“吃”开始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9-23 17:30   

药为食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一年四季皆需、一年四季皆宜,而说起养生,就不得不提到药膳,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寓医于食,将中医理论与饮食相结合,以药物与食物配伍的方式使食物赋以药用,在具有营养价值的同时兼附防治疾病的作用,集药、食、养为一体。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相得益彰。

自古以来,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汲取经验,形成了众多组方合理、功效确切的药膳方剂。《黄帝内经》一书中载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为药膳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药膳的发展几乎伴随着中医药学的理论发展而发展,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成熟于明清。宋代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养生之道深入人心,药膳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北宋政府亦对药膳颇为重视,当时几部大型官修方书中均有药膳相关的记载。

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中就有这样一道美容养颜的药膳——枇杷叶菊花粥。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降气化痰的作用,通常被用于治疗咳嗽肺热、烦热口渴等。菊花则具有清热散风、清肝明目的作用,为清热解毒之佳品。但当两者合用,则可洁净肌肤,消炎解毒适合于肌肤油腻者食用,但切忌,这两者均性微寒,所以脾胃虚寒以及常年怕冷、手脚冰凉者不宜多吃本药膳。

这道药膳的做法也很简单,将枇杷叶和菊花放进料包,洗净粳米,锅中加适量水,放入料包煮20分钟后去掉料包,倒入粳米继续煮,直至粥变粘稠即可出锅,也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加入冰糖慢煮后再出锅。

还有一个名为“四神汤”的药膳也非常有名,这个名字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这本书中有四个同名方子,各个方子的组成和功效都各不相同。一两麻黄、二十五枚杏仁、半两甘草、一两五味子煎水服用可用于治疗肺喘;六两独活、四两石膏、三两枳实、三两麻黄和一盏水、半盏酒一同煎煮服用可用于治疗风头眩运,倒仆不定;等分木香、人参、白茯苓、附子煎水服用可用于治疗传尸劳瘵(zhài);一两附子、一两木香、半两白茯苓、半两人参同一盏水、二片生姜、二枚大枣、二寸葱白一起煎煮则可用于治疗一切冷气,脐腹冷痛,头旋目晕,四肢怠倦等。

而现在我们说的更多的“四神汤”其实是来自于一个民间传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命了四位大臣相随。但是,由于日夜颠簸、水土不服,四位臣子相继病倒,御医对四位的症状也束手无策,最后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四位服下僧人提供的药方后终得以痊愈,从此,每有官员南巡,都用这个方子炖汤养身,久而久之,此以“四臣汤”为名的药膳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四神汤”。这个汤一般是用山药、莲子、芡实、茯苓四味药品,配上猪肚一起炖煮,有健脾、养颜、降燥、脾肾双补之功效。

宋代药膳方剂自然不止这两例,在独特的时代背景下,发达的经济,繁荣的社会,使得药膳在当时的养生保健、治疗疾病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制作方法还是剂型都有许多新的发展,不仅有药粥、药羹、药索、药饼,还有酒、煎、面、饮、散、汁、茶等制作方法,以适合不同人群的养生健体之需。这些宝贵的资源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延续至今,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何不走进厨房,煲一方药膳,让健康从“吃”开始。

来源:萧山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