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故里 宋韵临安丨品宋⑱:银缠臂钏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9-25 17:30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进一步挖掘临安区宋代文化文物资源,深入研究和宣传我区宋韵文化价值,从2021年12月起,区博物馆开展宋韵迹忆系列宣传,现已推出寻宋、品宋、说宋、宋风鉴赏、天目心语五大宣传主题,今日推出品宋第十八期:银缠臂钏。

银缠臂钏

《说文解字》:“钏,臂环也。”臂钏是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又称作“缠臂金”、“跳脱”。它最早起源于商朝,作为汉族传统腕饰,也在唐宋时期盛行佩戴,但大约从明代晚期后,臂钏就淡出了女性扮美的舞台。

臂钏多用金、银、玉等制成,它是将金属捶扁或拉抻成丝,绕制成圆形或螺旋形,绕一圈、三圈至八圈不等,长短不一。臂钏上下两端,则打制成带有开口的环套,可以收放活动,便于佩戴到手臂上之后,调节松紧,令臂钏牢牢箍在手臂上,不会随着人走动或歌舞,从手臂上滑脱下来。

在制作工艺上,金银可以捶打、熔铸、焊接、镀金、錾刻、编结,可加工的余地大,又有耀眼的色泽。组成臂钏的圆环数量和圆环表面的纹饰款式体现了臂钏的精美程度和使用者的阶层,如贵族女性喜爱佩戴款式繁复、纹案细腻的臂钏,平民阶层的女性则会选择款式相对简单的素面臂钏来佩戴。所以通过看臂钏的制作工艺能展现出主人的身份地位,精巧细腻的纹饰也能满足人们对于优雅生活品质的追求。

临安博物馆馆藏 宋代银缠臂钏 一对

收藏于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的宋代银缠臂钏(一对),1997年出土于临安杨岭。臂钏银质,素面,一件宽0.6厘米,直径8.4厘米,厚0.07厘米,重71克(图示①);另一件宽0.5厘米,直径8厘米,厚0.08厘米,重71克(图示②)。将银条捶扁,盘绕成九卷螺旋状,在镯头用银丝缠作活环与下层的连环套接,因此可以它的左右滑动来调节松紧。镯头两端均阴刻:“忠正桥東徐贰郎口”。

临安博物馆馆藏 宋代银缠臂钏①

临安博物馆馆藏 宋代银缠臂钏①

臂钏既是日常饰物,也是人们用于形态审美的美学范本。虽然昔日繁华已逝去,但它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来源: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