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故里 宋韵临安丨寻宋⑩:九仙山石刻造像
宋韵迹忆  发布时间:2022-09-10 17:30   

2022年是“宋韵迹忆”主题宣传年,为进一步挖掘临安区宋代文化文物资源,深入研究和宣传我区宋韵文化价值,从2021年12月起,区博物馆开展宋韵迹忆系列宣传,每月推出二期馆藏两宋时期精品文物、一期不可移动文物或文化景点,今日推出寻宋第十期:九仙山石刻造像。

九仙山石刻造像

临安山峦叠翠,崖石峥嵘,秀美的自然风光形成了临安独有的山水城市特色。名人墨客流连于其间,在群山凝翠的崖壁上和幽深的涧壑间凿壁题字,留下了众多的摩崖石刻。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主要指散布在山郊野外、周围没有附属设施的碑碣石刻、造像、壁画等。

临安的摩崖石刻多与宗教寺观相关联,它们掩映在庙堂周围的茂林山崖间,点山化水,让原本坚硬、冷酷的岩石具有了历史的灵性,使湖山陡生光彩,成为文化景观。境内现已发现古摩崖石刻点九处,总计不下三十方题刻,主要分布在锦城街道、玲珑街道、天目山镇等镇街。

“飞泉”石刻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位于玲珑山西侧的九仙山石刻。九仙山石刻造像位于临安区玲珑街道玲珑村高坎自然村九仙山飞泉潭崖壁上。古称垂溜山,海拔392米.北宋大文豪苏轼曾游此地,留有“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的诗句。石刻造像东南向,崖壁呈须弥座形,高约30米,宽40米。中央内凹处雕凿九尊佛像,上下两排分列,上五,下四,全跏趺坐,有头光,造型生动。佛像正上端0.3米处行书阴刻:清三道。佛像右10米处竖镌隶书“飞泉”两大字,字径两尺许,未刊岁月,落款:韩逢佑书。

“清三道”石刻

临安的摩崖石刻作为文物,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上临安的风土、人情、事件等信息,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本土文化脉络的一种传承和延续。由于摩崖石刻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常年遭风吹、日晒、雨淋、生物等各种自然侵害,故能保存下来的每一方摩崖石刻都异常珍贵。钟灵毓秀的临安不仅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里的摩崖石刻也与山岩并存,和秀水同在,它们集雕刻、书法、文学于一体,依山就石而刻,内容丰富、时代序列完整,是丰腴厚重的临安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来源: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    编辑:吴阳杰
首页
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