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杭州市文明校园——新安江第一小学
发布时间:2021-05-15 12:00:00

我校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形式,扎实开展省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工作全面提升。具体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丰富活动载体彰显文明校园特色

我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创建工作的始终,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体现文明校园创建成果。

1.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做时代好少年。秉承学校育人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礼乐学子,人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2.八礼四仪,从我做起。以“八礼四仪”教育工作为抓手,将礼仪常规贯穿到童谣、快板、绘手抄报等各种形式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知礼仪、寻礼仪、行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演绎经典,传承文明。我校每年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让每个同学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传承绵延不绝的文脉精华。

4.七彩假期,文明行动。疫情期间,学生宅家“争做防疫小达人”,为奋战一线的抗疫勇士加油鼓劲。结合疫情实际,学校把打造“最美1㎡”作为提升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抓手,从“最美环境,最美健康,最美劳动”深入推进“最美1㎡”。参观大坝,了解建造大坝的历史,学习建设者自立自强、团结创新精神……

5.珍爱生命,安全记我心。积极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主题班会。举行防电信诈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安全讲座;组织学生登录杭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在线学习安全知识,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6.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坚持“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理念为指导,将垃圾分类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有机结合,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丰富特色教育构建文明校园文化

1.传统体育项目走进校园

学校将民间体育项目引进大课间,有啦啦操、木兰扇、竹竿舞、柔力球、腰鼓、跳跳球空竹等,以丰富体育锻炼项目提高锻炼积极性。

2.健康教育扎根校园

“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课间健康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每月两节的心理健康课,促进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 “小星星广播电台”为孩子播送有趣的故事、歌曲、感人事迹,陶冶情操;心理健康辅导站站长为六年级的孩子讲解青春期的事情,给予排忧解难。利用心理健康辅导室,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育学生自信、健康的积极心态。

3.培育礼乐学子成就君子风范

“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我校将培育礼乐学子,成就君子风范作为德育研究方向,该项目被评为建德市首批十佳德育品牌。通过系列活动,让每位孩子懂得忠、孝、仁、义、智、信、勤、廉,促进品质提升。

4.走进特色课堂了解家乡文化

我校依托《新安坝韵》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笃学明德、身健心明、艺美趣雅、探究创新”素养。现开发的课程有《建德联韵》、《课间韵动》、《葫芦丝韵》、《水墨新安》等,我们还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如德讲堂,让学生走进新安江水电站,采访老水电职工,学习水电精神。此外孩子们还走进农夫山泉生产基地,建德五加皮生产基地、梅城古镇等地方,感受家乡文化,做文明建德人。

(三)开展阵地建设彰显校园文明气息

学校将各场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走进校史馆,感受学校70多年来的深厚底蕴;大坝文化展示厅叙述了老水电人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故事,激励学子传承大坝精神,促全面发展;生命体验馆是杭州地区一流的高端智能化防空防灾体验馆,参与者在体验中增强防空防灾意识,培养自救、互救能力;节水馆提高孩子对水资源应用的科学研究兴趣,培养爱水惜水、保护水资源意识;红领巾劳动教育基地是孩子们的劳动种植园,孩子们种植农作物,收获劳动成果促进“五育并举”;礼乐学院作为少先队员活动阵地,在这里学队史,知队情,人人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四)家校齐心协力共筑校园文明和谐

1.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我校把开展优良家风家训系列活动作为贯彻传承优秀文化的具体切入口和出发点。举办“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让学生传统中华美德教育,传播社会正能量。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结合家访、家长会、电访等形式,促进家校沟通、联动。特别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家长志愿者活动等,积极形成家校共同合力育人氛围。

2.走进社区内外联动

“走进罗桐的10 天”活动,孩子们学习安全知识和生活小技能;走进禁毒社区,反邪教社区观看图片、聆听讲解,了解毒品和邪教的危害;进社区打扫楼道,搬运垃圾,学习雷锋精神,为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宣传。

结语:通过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2020 年11 月我校被评为杭州市文明校园。在满怀欣喜同时,我们更深知未来道路任重道远,但坚信,打造美好教育,创建省文明校园,新安江第一小学将继续努力前行!

来源:杭州文明网   作者:   编辑:吴阳杰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