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在余杭青山村,德国设计师找到自己的热爱
发布时间:2021-10-04 11:25:00

c78bb996e02464b2e530609934dd1ec1_rB4AiWFaGdSAdlnMAAFSIZPbNYU936.jpg

入乡随俗的克里斯骑起电动三轮车来非常娴熟

村道上,一个高瘦的金发男人正骑着自行车飞驰,最后在一幢厂房模样的建筑前停下。

大门口,几只流浪狗在晒太阳,看到他,懒洋洋地摇了摇尾巴。金发男人摸摸狗头,当是打过招呼,又推着车,进了厂房样的建筑里。

他叫克里斯托弗·约翰(Christoph John),是一名来自德国的设计师。在青山村,大家都喊他克里斯。

克里斯在德国乡村出生长大。高中时他读的是职业学校,毕业后做了一名木匠,主要工作是根据预设的蓝图制作家具。三年后,他发现这样的工作似乎没什么创造空间,而自己想做一些比较酷的东西,于是他辞了职,到离家不远的施尼贝格应用艺术大学学习产品和家具设计。

在五年学习期间,克里斯对工业设计产生了浓厚兴趣。去芬兰留学一年后,他又到意大利米兰的多莫斯学院学习汽车设计,并在那里结识了来自中国杭州的设计师张雷。

“我们发现大家在设计方面有着相同的理念,以及相似的成长道路。”克里斯说。2010年,克里斯加入了品物流形设计团队,这是一家专注于“解构、重塑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材料并将其运用于当代设计”的实验场。同年,克里斯和妻子远涉重洋,搬来杭州定居。


克里斯团队把村里的大礼堂改造成了一座融设计图书馆

他们把村里的大礼堂

变成了一座融设计图书馆

在杭州的最初几年里,克里斯都住在市区。周末时,他常常会和妻子骑着自行车,在杭州周边四处旅行。

有一次,他们来到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那里有一所“青山自然学校”,面向孩子们开展乡村自然教育研学体验。学校负责人带他们四处参观,他们立刻爱上了这个地方。

“这里没有被高楼大厦或者其他大型房地产项目改变太多,人们非常友好,生活质朴,而且也离市区不远。” 克里斯说。

2016年,就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一座半损半废的夯土建筑,那里曾经是村里的大礼堂,因为年久失修,半边屋顶都塌了。从这座半损的大礼堂中,他们看到了巨大潜力。2017年,他们负责修缮了这座礼堂,加固建筑结构,并尽力还原大礼堂以前的样子。

这座建筑最终被改建成为传统材料图书馆——融设计图书馆,他们利用图书馆的分类方式,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和工艺方法进行梳理和展现,这里,同时也是工作室设计师的办公场所和村里孩子们的大书房。

“这座建筑被完好保留了下来,我们还为它注入了新活力。” 克里斯欣慰地说。

融设计图书馆的团队走遍全国,研究传统工艺、材料,参观工坊,与工匠交谈,找到了很多传统材料,也从这里找到了设计灵感。至今,图书馆已完成中国31个省的手工艺普查,设计师可以轻易地在这个图书馆找到中国大部分的手工艺。

从油纸伞里找到灵感

他们做的纸椅得了设计大奖

融设计图书馆门口有一把克里斯和团队设计制作的纸椅。没错,纸做的椅子。

这件作品的缘由也挺有意思。之前,克里斯和团队伙伴们发现了一间非常有意思的作坊,那里的工匠们几十年都在用纯手工制作油纸伞——把皮宣纸糊上天然胶水,一层层糊在伞骨上,这是余杭纸伞的传统工艺。宣纸有着细腻的质感和韧性,同时也提供较好的支持力。本来柔弱的宣纸,在特定工艺下具备了和实木相差无几的牢固度。

克里斯对油纸伞的工艺和材料发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宣纸。“也许,我们可以把这种材料用于完全不同的工艺。”克里斯说。

纸椅“飘”就是在对油纸伞材料和工艺的分析解构中诞生的。椅子没有用一根螺丝或除木头宣纸以外的其他材料,椅面也是一张宣纸一层胶层层叠加上去的,却拥有了高强度的支撑力。

“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中国传统工艺的价值。”克里斯说。

正是这一把纸椅,2011年获得了全球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德国红点至尊奖。由第一代宣纸椅演变而来的“飘II”则结合杭州西兴灯笼的传统手工艺,在纸与竹的共同作用下,椅子又大幅减轻了重量,并具有更高的强度。

因为克里斯曾在德国当过三年木匠,来到中国后,他对余杭农村地区常见的竹子也是兴趣满满。竹子轻巧但非常耐用。在中国传统竹编技术的启发下,他又设计了一把轻质耐用的竹编椅。

“中国的传统材料和工艺,为各种品牌创造新的家具、装置和室内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灵感。” 克里斯说。

品物流形的设计应用涉及家具设计、空间设计、艺术装置等方方面面。有时候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完成,这个时候,工作室会找当地的村民帮忙。“这些设计师们的到来带活了青山村的手工艺,还为一些村民带来了二次就业。不少退休的妇女都加入到了团队中,设计师们教她们手工编织,还把作品带到了国际舞台上,她们也非常自豪。” 青山村党委书记林红说。

拥有树屋秋千和滑板园的村居生活

2019年,克里斯和家人从市区的公寓里搬到了村里,住在一栋位于山脚下的老房子里。

这幢白墙黑瓦老房年代有些久远,如今已被克里斯和妻子修缮一新,他们还在房子侧面的墙上画上巨幅彩绘。院子里有一小片菜地,他还靠着院子里的大树,为自己的两个孩子修建了树屋和秋千。在房子后面,克里斯用收集到的塑料瓶搭建起了一个简易温室。我去探访那天,还看到邻居家养的鸡还来院子里“串门”。

“乡村生活很不错,但是一开始也具有挑战性。大多数人从村庄搬到城市,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克里斯说。住在这个杭州市中心约45分钟车程的村庄里,他觉得既不太远,又可以“同时享受城市和乡村的生活”。

“没有商场,没有夜生活,对一些年轻人来说可能会很无聊。但对我们来说,它接近大自然。” 克里斯说对出生于农村的他来说,从某些方面来看,自己就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在融设计工坊的院子里,克里斯还给自己造了一个小滑板园,时不时过一把滑板瘾,还为他的孩子和工坊的其他孩子们搭建了滑滑梯。

“这是孩子的乐园,也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这里尽情享受自由。”克里斯说。

克里斯的女儿刚满7岁,在黄湖镇上读幼儿园,是幼儿园里唯一的外国学生。

“我女儿的中文比我好得多。” 克里斯笑着说。很多孩子上幼儿园会哭会闹,但他和妻子很欣慰,女儿非常喜欢上幼儿园,还在幼儿园里交到了好朋友。

“这些孩子并不在意她来自哪里,也并不在意彼此之间外貌上的差异,只是喜欢互相玩耍。” 克里斯说,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孩子轻松自如地相处,他觉得很酷,也觉得这是他需要从女儿身上学习的。

除了自行车和开车,克里斯有时候也会带着孩子们坐公交车。村里每半小时就有一班公交车发往黄湖镇。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比起坐私家车,孩子们更喜欢乘公交车。克里斯说,孩子们会在车上和乘客、司机交谈,在他们眼里,也是一种探索。

在农村,许多人家都有方便载货和农具的电动三轮车,融设计工坊也配了一辆。克里斯入乡随俗,电动三轮车开得非常麻溜。

今年上半年,村里还成立了足球队,克里斯也成了其中一员。前不久,克里斯的妻子Nicole还组织了一次小课堂,教村民们堆肥技术,向村民们宣传环境保护。现在,有不少村民都学着堆肥,村里生态环境愈加好了。

在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发现乡村的美好与价值,克里斯认为这是杭州乡村最大、最喜人的变化。“不仅仅是青山村这一个地方,也包括余杭乃至杭州的所有乡村地区。”

在他看来,人们重新认识的,不只是乡村的美好环境,更是在重新认识他们自己,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根。

“这样你会更深刻地了解所有这些文化来自哪里,人们来自哪里,以及人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克里斯说。“在这里,你能够找到与自然的联系,并与它们相互影响。”

“这些年轻的新村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大家相处融洽。年轻人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活力,而村民们的好习惯也影响着年轻人,比如早睡早起。” 林红说。

“利用传统材料进行创新,这将会成为年轻设计师中的趋势。如果能够把年轻人的创新思想与民间传统工艺结合,创造新的东西,我认为这将会是非常喜人的变化!”克里斯还希望,不管来自哪个国家,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的乡村发现之旅。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金盈盈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