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大效应 提升一座城——亚运倒计时一周年综述(下)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9-09 14:34   

未来已来、亚运将来。今晚7点30分,杭州2022年亚运会萧山区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将在瓜沥文体中心举行。活动由萧山区委、区政府主办,时长约70分钟。

从北京到广州,作为一项重要国际赛事、重大城市事件,亚运会承办地的经济社会往往都会发生巨变。权威数据表明,重大城市事件能使城市建设提速至少10年。作为杭州亚运筹备核心地,萧山正全力推进亚运筹备,全面放大亚运效应,持续把重大机遇转为发展动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灿烂现实,不断为城市高质量转型注入澎湃活力,为“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夯实基础。

破题未来城市

今年,瓜沥七彩未来社区成了“网红”,吸引各界参观“打卡”。与之一街之隔的瓜沥文体中心——这是杭州亚运主要场馆之一。

一个探索基层单元新业态,一个即将迎来八方宾客,未来社区与亚运场馆的“零距离”,集中突显城市化与亚运交相辉映的生动关系。“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办会理念,正源源不断落地为萧山新型城市化的具体建设场景,全面助力萧山打造杭州未来城市新中心。

从南片到东片,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未来村庄”“数字乡村”快马加鞭,将成为亚运期间展示萧山韵味的窗口,如“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梅林村,加快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着力打造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示范地;从市心路最南到最北,萧山主城区城市业态高端化、城市功能品质化、城市形象国际化,品牌力、影响力、辐射力持续得到彰显,如亚运三馆三村所在地的钱江世纪城,“北斗七星”建筑群成为萧山新地标、杭州城市新封面。此外,凭借亚运先行先试,城市智治渐入佳境,如起步于萧山的“城市大脑”,已是全省典范。

“亚运筹备是强有力的催化剂,它极大推动萧山城市转型的速度与力度,也大幅提升萧山城市化的品质。”区亚运兴城办负责人介绍,自启动亚运筹备,全区安排众多亚运重点项目、保障项目,而这些项目均以亚运作为最高标准、以亚运前投用作为时间节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拉大萧山城市框架,有效促进城乡一体化。”

如“22688”交通大会战,时代大道、彩虹大道、通城大道等即将投用,地铁线路持续“加密”,再度“缩短”钱江两岸距离;杭州南站、机场三期等大型交通枢纽,更使萧山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人流交汇地。一个立体化、现代化、便捷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正款款走来,进一步突显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建设、“拥江发展”等语境中的萧山地位、萧山作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切发展最终要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因而亚运惠民也是“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落脚点。“生活在亚运之城,每天都切身感受到城市在变化、在变好,这就是新时代。”有萧山市民如此表示。

赋能未来产业

亚运是城市品牌。它给萧山带来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质变,一流营商环境正全方位展示、全景式呈现,城市价值也得到深层次重塑与快节奏释放。春江水暖鸭先知。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科技流等各种高端要素蜂拥而至,这为萧山经济转型、产业重构创造无限可能,也为亚运如何赋能经济写下最好的注脚。

5G是兵家必争之地。借亚运之势,萧山“先发制人”抢跑5G产业,全力打造“5G+亚运先行先试区”。如中国(杭州)5G创新谷,重点引进5G产业链上下游,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5G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创新应用示范区的策源地,目前已引入5G生态企业近40家、申请知识产权400余项。

这仅是亚运深刻改变萧山产业的其中一例。作为传统经济强区,新兴产业不足一度是萧山短板、痛点,随着亚运筹备全面推进,萧山正借机借力破题。如谋划实施“4286”产业载体建设,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创新产业带;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构建面向未来的产业新优势。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萧山不断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新旧动能加快转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稳中提质,从而表现出韧性更强、活力更足、潜力更大的态势。目前,增材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创新经济已初步规模化、集聚化。

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冒出,高端人才引育不断创历史新高,一大批名校名院名所纷纷走进萧山、落地萧山。从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到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等,一流产学研平台的搭建,不仅为萧山带来大量高端人才、硬核“科技”,更为全区经济转型提供重要智力支撑,让科教与产业共生共荣、交汇融合成为现实。

“亚运是一个绝佳窗口,让萧山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也让世界主动了解萧山。”区亚运兴城办负责人说,尤其是各类全球资本,更是掀起投资萧山、兴业萧山的浪潮,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独角兽”等加快入萧步伐,“如SKP、美国开市客,首次布局杭州即落子萧山,称得上其中最明显的‘风向标’。”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姚潮龙 童宇倩 通讯员 朱旭东 樊轶雯   编辑:陈俊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