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过年,在每个人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年夜饭更是一份执着的情怀,吃的不仅仅是美食,是温情,更是团圆、幸福、开心与温暖。
近期,年夜饭也进入预订高峰,许多人都选择订酒店的年夜饭。然而,由此引发的消费投诉也不少,为了让年夜“饭”避免变成年夜“烦”,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最近对外发布了《年夜饭消费热点评析》。
“疫情防控不能正常履行餐饮合同” 属于不可抗力吗?
现象:
消费者投诉,称其在某酒店预订了价值888元的年夜饭套餐,因疫情原因困在外地,不能享用,于1月8日向酒店提出退订退款,酒店表示可以退订但需收违约金。
经消保委“在线调解”,本着兼顾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经营者正常利益的原则,经过协调核实,消费者情况属实,最终酒店同意全额退款。
根据《合同法》第94条第1款、第117条、《民法总则》第180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可以解除合同,不承担民事责任。故消费者可以不可抗力为由有权要求酒店全额退款。
消费评析:
作为老百姓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团团圆圆吃上一顿舒心的年夜饭是许多人的期待。如果吃成了年夜“烦”,无疑令人感到糟心。
消费者预订年夜饭或在外就餐,应选择食品安全有保障的餐饮企业。签订书面合同时,在合同中更要特别注明预付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根据《民法典》,“订金”只具备预订款性质,若一方违约,另一方可按事先约定的实际损失索赔。“定金”则具备双向担保性质,若消费者违约,无权请求返还定金;若商家违约,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此外,还应明确消费细节,对菜品名称、价格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做到了然于心。
“宅经济”下预制菜被端上餐桌
你会尝试这种年夜饭新选项吗?
现象:
伴随消费升级趋势、“宅经济”走热等因素叠加影响,近年来,只需简单烹调或直接开封食用的预制菜逐渐被端上百姓家的餐桌。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1年4月28日,我国在业存续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共有7.19万家。仅2020年就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
据央广网消息,2021年12月28日,盒马年菜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年轻消费群体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更高,有82%的30-35岁受访者对“年菜套餐”有一定认知,其中有65%的受访者愿意尝试购买预制年菜。在顾虑方面,有55%的受访者最大的顾虑就是“食材不新鲜,添加剂、防腐剂太多”,此外还有25%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化产品不多,缺乏地方特色菜”;还有部分受访者则担心“图文不符”,卖家秀和买家秀之间差距过大。
消费评析:
预制菜虽好,但把好安全关是家庭厨房的重中之重。一是,电商平台中上架的预制菜大多以“重口味菜品”为主,消费者需提升识别和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仔细辨别食材新鲜度与安全卫生情况。
二是,有别于西餐,现阶段预制菜工艺难以完全复现中式餐饮菜品的独特风味,消费者应对此调整消费心理预期。
三是,预制菜对生产商家、电商平台的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最后一公里”配送是否顺畅、及时也影响消费满意度。
四是,消费者在收到预制菜后,应及时查看食用方式、储存要求、保质日期等信息,注意区分冷冻、冷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