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 焦俊
开栏语
有人说:“如果你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你就写不出这个城市的灵魂。”
这座城市或许不是你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但现在,每一天,你都会穿越过这座城市的喧嚣、灿烂的灯火,感受她跳动的节奏、悠长的韵味。
年复一年,这座城市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变得更新、更美、更温柔的时候,你会发现,城市接纳了你,你也见证、伴随,甚至是创造了城市的成长。城市的温度是每个鲜活个体的喜怒哀乐。城市里,无数个“你”的梦想、青春、奋斗、欢乐、痛苦、衰老……都是这座城市的神经末梢。
从今天起,“我们的价值观”栏目将带来一整年的“我的城”,诉说普通人眼里的杭州故事。
一个城市最真实的样子,就藏在那些小小的弄堂里。
年终岁尾,大马弄迎来了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
老杭州人有句俗话,叫作:“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这望江门,就在大马弄一带。
“大马弄”之名,袭自明清;与它垂直的那条“察院前巷”,则是元代杭州的见证;隔壁,是南宋太庙所在;太庙之侧,是一口民国时期补葺的紫阳井……
南起察院前巷,北抵城隍牌楼巷,南宋、元、明、清、民国,悠悠五代,都集中在这条长230米、宽5米左右的小弄堂内,这里仿佛是杭州天生的“菜担儿”,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烟火。
A
年味从一只酱鸭开始
穿过中山南路,忍住这一路上的美食诱惑,便到了太庙广场,紧挨着的就是察院前巷。
察院前巷这些天十分热闹。每家店铺门口都排立着几个钢架,每只钢架上齐刷刷地挂了不下50只酱鸭,钢架的边上还“见缝插针”地挂了几串酱鹌鹑、酱鲫鱼。
“薛大酱鸭店”就开在网红店邹记炒货店旁边,大大的招牌上面大方地留了老板的电话,门脸上也都是各种酱货,只留着一个人的位置进出。老板薛大哥是江苏人,16岁时来到杭州开始做酱鸭,这一做就是40来年。店里夏天卖水产海鲜,到冬天就开始做酱货。
每一批鸭子都是从勾庄进的货,鸭子腿上都挂着一个绿色塑料圈,据老板说,这是鸭子们的“身份证”,证明它们的来源及健康等状况。
酱料是酱鸭的灵魂,配方是保密的,每家每户都不同。每只酱鸭要在“日光浴”下至少晒足三日。经过“既晒又吹”的酱鸭开始流油,在光线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香味四溢。
“酱老鸭是100元一只,木陀鸭110一只,酱鹌鹑10元一只,酱鲫鱼100元三条。小姑娘想要买点啥?”看到我在门口盘桓,老板娘热情地招呼。
“木陀鸭是啥?”来自外地的我,发出来自内心深处的疑问。
“杭州的木陀鸭就是大家说的呆头鸭,比起老鸭,肉质鲜美。老鸭的骨头更多。年轻人喜欢吃肉的就买木陀鸭。”老板娘熟练地介绍起来,“炖汤、蒸煮味道都很好,年夜饭桌上不可缺少。这是我们年前最后一批了,卖完就没了。”
看我在犹豫,老板娘继续聊:“你不是杭州人吧,是要买年货?我们家很方便的,可以直接帮你寄回老家,下午3点准时发货,明天老家准能收到。”说着就利落地挑了只大的酱鸭和5只酱鹌鹑打包好。超级会做生意的薛大哥夫妻俩,今年已经卖出了3万多只酱鸭。
老话说,杭州人的年味,是从一只酱鸭开始的。事实上察院前巷做酱鸭的还有很多家,付大姐酱鸭、文娟酱鸭、祝君酱鸭、忠平酱鸭等等,每家每户都暗暗较着劲儿:
“我家的酱鸭个头大。”“我家的品种是红雁。”“我们家是大户人家,酱料有秘方,童叟无欺”……
为什么杭州人特别钟爱酱鸭?据说,800多年前,当南宋人开始把制作酱和豉产生的酱汁称作酱油后,逐渐就有了美味酱鸭的制作和食用。杭州酱鸭,在古代被称为“官礼酱鸭”。与北京烤鸭、南京板鸭齐名。
在保鲜手段多元的今天,贮藏不再那么重要,然而历尽岁月凝练的风味,依然在餐桌上千回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