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推动城市历史文脉薪火相传——访杭州市委党校教授、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蓉泉
发布时间:2022-03-21 11:00:56

专家访谈

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文化繁荣兴盛,打造别样精彩的新天堂”重大战略部署。近些年来,杭州深耕历史,挖掘传统,传承文化,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卓越成就。接下来,杭州仍继续花大力气推进文化繁荣与兴盛,在“新天堂”的建设中赋予杭州别样精彩的文化内核。

记者:您对报告相关论述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安蓉泉:文化工作我们讲了多年,也摸索了多年。杭州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在论述“推进文化繁荣兴盛”主题的最前面,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历史文化作用的一段论述:“杭州的灵魂在于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应该做得更好。”这段话放在最前面引述,很有深意。

杭州的城市性格孕育于历史文化,杭州的深厚底蕴来自古都文化,杭州今天的魅力也得益于传统文化。杭州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城市“灵魂”所在,也是天堂“精彩”根源。杭州要实现“推进文化繁荣兴盛,打造别样精彩的新天堂”的发展战略,在放眼世界、开放包容的同时,唯有在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复兴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抓住文化繁荣兴盛的“牛鼻子”。

记者:党代会提出了杭州要“争当崇德向善的文明典范”的号召。这个时代特征很明显的要求,与传承历史文化有什么关系?

安蓉泉:“崇德向善”这个词,当然包含了现代社会对“德”与“善”的新诉求。比如过去讲究“父母在不远游”,现在崇尚“好儿女志在四方”;过去只欣赏“稳健持重”,现在也提倡“敢做敢为”等。但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的道德观,都是特定历史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杭州城市的人文特征,杭州人的集体性格,不能不带有明显的古都文化的历史特征,比如杭州人“亲近山水,讲求品赏”的生活态度,“崇文温厚,刚毅自强”的集体性格,“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特征,“敬上接下,古道热肠”的民风民俗,“理性平和,敢做敢当”的思维特征等,既是古代杭州人的历史性格,也是今天杭州人应该继承发扬的珍贵精神特质。

记者:这次党代会,对“杭州历史文化”的呈现和传承作用,有哪些新提法?

安蓉泉:有两个提法值得重视。第一,把“历史文化魅力的精彩呈现”,提高到了关系杭州“建成人文之窗”的特殊高度。第二,把“推动城市历史文脉薪火相传”,提高到了关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这两个新提法,体现了杭州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内涵了未来文化建设的若干重点工作——

“世界遗产群落联动效应充分彰显”,是建成“人文之窗”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理空间载体;

“打造国家宋韵文化高地”和“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全面建成”,是擦亮“人文之窗”和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文化载体;

“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是支撑“人文之窗”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经济载体;

“国际文化交流更为活跃”是提高“人文之窗”魅力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互鉴载体;

“高水平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湖世界爱情文化公园建设”,是理解“人文之窗”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底蕴的大众文化载体;

“有序推进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利用,开展千年古城复兴行动,进一步加大古镇、古村落保护力度,尊重和善待历史建筑、风貌街区、工业遗迹、古树名木”等,是提升“人文之窗”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载体;

“推进城市记忆工程,更好发挥文史馆、文促会作用,统筹做好金石篆刻、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传统文化元素活态传承”,是展示“人文之窗”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精神载体。

记者:党代会提出“推动城市历史文脉薪火相传”。杭州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脉需要好好传承?

安蓉泉:历史文脉是个大话题,几乎和杭州五千年文明的所有方面相关联,大而言之,至少涉及杭州的城史文化、风景文化、遗迹文化、辞章文化、艺术文化、工艺文化、风俗文化、起居文化、名人文化和思想文化等十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浸透着历代杭州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都值得倍加珍惜和好好传承。

记者:党代会提到的“全面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属于上面十方面的哪一块内容?实施这个工程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安蓉泉:宋韵文化是一个断代史意义的综合文化概念,前面十个方面是通史意义的分类文化概念。宋韵文化“塞”不到哪一个具体文化类别中,但可以把宋代的文化内容,分成十个(或更多)类别进行深入研究和建设。

宋韵文化概念提出后,在管理层和学术界实际存在着两种误读。

第一种,把宋韵文化简单理解成“宋文化”。这种理解在潜意识里认为,文化本身就是魅力强、韵味足的,一些地方把对宋文化的研究,笼统地看成就是宋韵文化的研究。

第二种,把宋韵文化狭隘理解成“宋文化的韵味”。认为既然宋韵文化四个字落脚在“文化”上,于是把宋代的诗词歌赋、戏曲曲艺、工艺风物、民风民俗、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等,作为了研究和建设的全部内容。

这样的误解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是忽略关于宋韵之“韵”对文化研究新目标、新使命的要求。宋韵之“韵”,是指宋代发展的历史风韵、文化神韵和现代余韵。宋韵文化传承,不是单纯的“宋文化”传承,而是要把宋文化发展与当年宋代经济社会的辉煌地位、特殊魅力及其对今天杭州发展的时代意义相联系。单纯的宋文化研究,很难实现上述新目标。

二是导致一些文化建设项目和活动质量不高,“韵味”不足。现在一些地方的文化建设工作,就史论史,新瓶装旧酒,把过去的一些“宋文化”研究成果略做包装,冠以“宋韵文化”新标签;由于对宋文化高峰地位的丰厚背景及其对后世中国的影响缺少思考,在课程培训、书稿编撰、项目建设、文旅推介时,缺乏基本的古为今用意识,导致一些文化建设项目泥古不化,难以活化,降低了文化项目的时代气息和大众接受度。

三是如不注意引导和调整,将制约宋韵文化建设精品力作的产生。要把宋文化研究置于宋代经济社会发展高峰地位并对其历史背景进行深度透视,要对宋代的典章制度、官商关系、民风民俗和社会生活进行细致梳理,要让今天的大众在消费宋代传统文化时产生艺术共鸣、思想共振和感情共享,我们的文化研究和项目建设,更能生出有社会反响、有传世价值的艺术精品。

杭州是宋韵文化遗存的集中地和核心区。“宋韵文化”不仅是一个新概念,也包含着对宋文化研究建设理念的新转变。一是从单纯文化现象研究向同时重视文化现象的历史背景研究转变,那样才能使宋文化研究建立在对当时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时代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贡献的丰厚而深刻的基础上。二是从单纯的历史文化挖掘向同时推动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代作用转换,那样才能在谋划和推动文化建设项目时,始终不忘活化利用文化积淀、打开传统到现代的通道、实现传统文化扬弃继承和转化创新的使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