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 杭网聚焦
玛瑙寺前过 春风满院花 北山街这座千年古刹你进去过吗?
发布时间:2022-04-24 08:02:45

最高处藏着一个隐秘而小众的西湖观赏点

原大殿柱础石和地基遗迹

都市快报报道 葛岭路17号,杭州玛瑙寺。很多人对这个地方,熟悉又陌生。

它就在西湖边,正门对着一条狭长的小巷,穿过便是北山街和水光潋滟的西湖。

但即便与西湖离得这样近,北山街上每天人来人往,也很少有人真正走进过这座静谧的院落。

这条短短50来米的小巷子,就像是一条时光隧道,一头是车水马龙,一头是古刹宁静。

秘境档案

玛瑙寺地点:葛岭路17号

原建于孤山玛瑙坡上,南宋时迁至葛岭。寺内有160多岁的古樟树,还有据说植于清末的“西湖明星蜡梅”。

北宋住持与林和靖是好友

沿着葛岭路坡道走,大概两三分钟就到了玛瑙寺正门。“台湾文化第一人”连横先生也曾在玛瑙寺居住过,所以玛瑙寺还有另一个名字——连横纪念馆。

总有人好奇,玛瑙寺这个名字到底从何而来,这里头是不是真有玛瑙珍宝?我们特地请教了专家——岳庙管理处文物科原科长沈立新。

玛瑙寺,原名玛瑙宝胜院,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缘于寺庙最早是建在孤山玛瑙坡上的。

据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九记载,玛瑙寺是“开运三年(946)钱氏建。治平二年(1065)改赐今额”。这座寺是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佐创建,距今已有千余年;治平二年,宋英宗赐名“玛瑙宝胜院”,由智圆担任住持。

智圆是一位高僧,钱塘(今杭州)人,俗姓徐。当时,权相王钦若被罢相后到杭州任地方长官,本地各寺僧人多前往城郊恭迎,智圆不为所动,仍打坐于佛堂,为时人所称道。

有一回,玛瑙寺雇用的仆夫在寺中种植竹子时,掘到一股山泉汩汩而出,智圆就将它命名为“仆夫泉”。其用意是:主、仆在身份上的尊卑之别,不过是尘世的规矩罢了,人人生而平等。与其挖空心思给这泓泉水取个风雅精致的名称,不如直接叫“仆夫”。

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中庸子,因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后人也称他为“孤山法师”。

智圆不愿和外界来往,他的“朋友圈”里时常互动的人,仅寥寥几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同样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的林和靖。

沈立新说,智圆坐化后埋在了后山,林和靖墓附近,二人生前为友,死后为邻。

南宋时,宋高宗赵构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想要在这里造一所宫廷御用的四圣延祥观。玛瑙宝胜院迁到葛岭南麓,也就是今天玛瑙寺所在地,与孤山原址隔湖相望。

现在的孤山上,依然能找到“玛瑙坡”。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79岁时,曾考证了“玛瑙坡”遗址,并写下“玛瑙坡”摩崖石刻,依稀留存。

寺内160多岁的古樟树

元代名僧擅长画葡萄

迁到葛岭后的玛瑙寺,仍旧兴旺,同样出了不少名僧。元代时,寺里出了一位姓温的和尚,叫温日观,他不但通晓佛礼,而且精于绘画,尤其擅长画葡萄。

1987年的春天,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来杭州参加兰亭书会,他与画家谢稚柳先生同住新新饭店。茶余饭后,两人便在北山街上散步。一天启功先生走到原玛瑙寺的遗址处,看到里面人家种着葡萄,一看到葡萄,他就蓦然想到了元代玛瑙寺画葡萄的和尚。

后来回到北京,启功先生心上仍记挂着这件事。80岁那年,先生突然兴来,泼墨添彩,挥笔画了一幅葡萄图。并特意在画上题了诗句“玛瑙寺前过,春风满院花;蒲桃多紫色,不上破袈裟”,以记述玛瑙寺的轶事。

另一位元代寺僧,叫芳洲,也是风雅多艺。他是古乐鉴赏和收藏家,藏品

中最珍贵的两张古琴,一名“石上枯桐”,一名“蕤宾铁”。

芳洲与玛瑙寺,还有一个典故。

一天,芳洲和尚想要仿效寺祖智圆法师在孤山种竹,也令寺内的仆夫在葛岭的寺院中种竹子。巧的是,仆夫掘地时,竟然又发现了一眼清泉。“这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芳洲很感慨,便也将这泉命名为“仆夫泉”。

为了区别于孤山玛瑙寺的仆夫泉,后人称葛岭玛瑙寺的为“后仆夫泉”。

现在玛瑙寺内,“后仆夫泉”的说明牌在,只是没有找到泉水,只留下一座假山和一个个荷花缸。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高婷婷
葛岭路17号,杭州玛瑙寺。很多人对这个地方,熟悉又陌生。它就在西湖边,正门对着一条狭长的小巷,穿过便是北山街和水光潋滟的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