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6月16日电 在新一轮振兴征程中,东北三省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稳固,工业增长日益提速,开放水平不断增强。
大粮仓让“中国饭碗”更稳
三江平原,一场透雨过后,一块块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生机勃勃。
占全国粮食产量逾五分之一的东北三省,肩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其中,202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1573.54亿斤,再创新高。
北大荒集团前哨农场有限公司的稻田画。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近年来,东北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依托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建成多个“管理可量化、数据可利用、经验可复制”智慧农场群,实现水旱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走在全国前列。
“以前种地可劲儿上化肥农药,地都板结了。”黑龙江省肇源县头台镇仁和堡村党支部书记石山清说,如今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人工除虫。截至2021年底,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800多万亩。
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东北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工程,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多举措保护黑土地。
“出苗很齐,长势很好。”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朝阳坡镇东兴村,种粮大户李振军喜上眉梢,他采取了秸秆翻压还田方式保护黑土地。
2015年,公主岭成为东北最早实施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地区。多年来,通过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举措,实现保护性耕作上百万亩。
今年3月1日,《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实施,黑龙江为黑土地立法,守好大粮仓“命脉”。
新老动能奏响工业“交响曲”
龙门吊车吊着巨型部件往来、五轴数控机床发出切削金属的吱吱声……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紧张忙碌的生产车间热气腾腾。
“我们把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攻克90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公司董事长戴继双说。一季度,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4%。
不止沈鼓集团。在东北,中国一重、中国一汽、哈电集团等一批“大国重器”企业,依托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风电装备生产制造厂。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民族品牌红旗汽车销量4年增长60多倍。新工厂里,一辆辆H9轿车经焊装、涂装、总装等环节,打造得兼具现代操控和古典美感,发往全国。
近年来,东北地区围绕工业强省战略,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实“五头五尾”,工业振兴计划成效渐显。
一季度,工业大省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老字号”发新枝,“新字号”快发展。东北大力推进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旅游、新电商等产业发展,三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10000户。这些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成为最直接的创新源泉。
东北三省均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2021年吉林创新型省份建设获批,是全国第11个获批省份。全省生物医药、光电子、卫星及应用等产业发展迅速。
今年5月,“吉林一号”卫星又一次升空。如今,“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已达54颗,是我国目前最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打造合作开放“新高地”
长春东北角,成立不到两年的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初具规模。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子臣说,示范区累计投资逾百亿元,产业类投资占比86%。
中德园、中日园、中韩园……在东北,国际合作的新载体接二连三,新成果落地消息持续不断。
东北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打造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一个向北开放的高地正在隆起。
一季度,黑龙江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9.5%,增速列全国第4位。辽宁出口增长8.1%,汽车、集装箱、电工器材等出口亮眼,分别增长43.4%、47.3%、26.7%。
自贸区先行先试,为振兴注入新动力。
2019年黑龙江、广西和云南3个自贸区获批,是我国首次在沿边地区设立自贸区。迄今,黑龙江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生成超过200项制度创新成果。
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开创中欧班列“区港直通”管理模式,探索“税事通”一站式咨询办税服务,成立自贸区法庭……今年前4月,片区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30%。
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资本投下“信任票”,宝马、奥迪、益海嘉里、雀巢等一批外资企业在东北投资扩产。
2月11日,宝马集团与华晨中国对外发布重磅消息,以现金方式交割总额约279亿元股权,宝马在华晨宝马的股权占比由50%提升至75%。
随着东北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老工业基地正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