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统木版水印作品叫《卯兔贺岁》。”春节来临,在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复兴少年宫”,小学生梓悦正体验这项中国传统特有的版画印刷技艺。她开心地说:“老师夸我印的水墨渗透均匀,做好后我要贴在大门上,让家里的年味更足。”
如今,像这样的乡村“复兴少年宫”已在桐庐遍地开花。作为全省五个、全市唯一列入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一年多来,桐庐确立了“有效覆盖、精准服务、资源共享、快乐参与”的总体思路,全县乡村“复兴少年宫”实现村社全覆盖,开展活动5750余场,服务青少年7.86万人次,小小“复兴少年宫”不仅创出了品牌,助力优质资源下沉,也推动了青少年精神文明活动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从局部向全域覆盖,并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二批)、浙江省宣传文化领域共同富裕最佳案例。
“复兴少年宫”能否留得住孩子,“活”起来是关键。桐庐围绕“基础课+魅力课+实践课”体系,成立了县级课程研发中心,牵头研发开设“有意思的思政课”等基础课10余门,镇村自主研发了“葫芦烫画”等魅力课、实践课700余门。同时,进一步激活志愿力量共建“3+2”队伍,出台了乡村“复兴少年宫”合伙人招募标准,组建了县级“督导团”“研发团”“顾问团”3支专业人才队伍负责课程研发、队伍培训等,村社管理员、辅导员2支队伍负责阵地管理、活动策划等。
有了这群资深的“厨师”及这份丰富的“菜单”,再通过集成“资源库+项目库+展示窗”等资源的“我们的少年宫”数字平台,让“人员在线管理”“活动一键预约”“课程在线点单”“家长共学共长”等一键直达,家长、孩子对各乡村“复兴少年宫”开设的一系列特色课程从最初踌躇观望到竞相报名,课程设置的魅力可见一斑。
以合村绣花鞋、合村刺绣非遗课堂为特色的合村“复兴少年宫”,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桐君街道麻蓬村“复兴少年宫”,将乡村“复兴少年宫”搬到田间的分水镇徐凝小学“复兴少年宫”……随着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不断为孩子送上“惊喜”,已成为“官方带娃阵地”。
凤川街道有近1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一到寒暑假,忙于工作的父母便无暇顾及子女。瞄准此实际困难,凤川街道邀请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大学生和凤川街道“新凤人”流动党支部志愿者,在“复兴少年宫”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以红色文化、生命科学及趣味拓展等为主题的“红色乡音”假期素质提升班,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兜底服务,也引导新凤川人共建裕美凤川、共享发展新成果。
实际上,“复兴少年宫”孩子们笑容的背后,是一条通往青少年乡村精神共富的路径。去年,桐庐乡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其中分水镇青少年拿到178个县级以上奖项,同比增加34.85%。在满足全县6万余名未成年人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等精神文化需求外,更带动了素质教育扎根乡村,照亮乡村青少年精神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