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会稽山下,枫溪江旁,发源于此的“枫桥经验”故事,一讲就是60年。
60年的栉风沐雨、风雨兼程。在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浙江成功破解“成长的烦恼”,打造了一批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标志性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土生土长的“枫桥经验”如何与新时代、新要求结合,焕发新的活力?它又怎样从深处激活强大动能、推动浙江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
法治之力,破解发展难题
衢州市柯城区花园街道上洋村,是典型的城郊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如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成了村里最突出的难题。
村里的事情,大家说了算。1992年,上洋村第一版《村规民约》应运而生。从此,村里的大小事情,只要拿出这本《村规民约》,大家都服气。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上洋村的《村规民约》也不断更新,到目前已迭代十余个版本。“有了它,村里发生的矛盾和问题,村里就地解决。”上洋村党支部书记黄岳华说。
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不仅要靠村里的“小法”,更要靠国家的“大法”。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如何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考验着各地基层治理的水平。
“以前遇到家长里短或者邻里间土地、山林等纠纷,村干部、‘和事老’出面,用‘老办法’就能解决问题。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遇到问题都更‘讲法’,矛盾纠纷的解决方案不仅要讲情理,更要通法理,才能让人口服心服。”褚雪松说。他是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的党总支书记,也是浙江的“法律明白人”之一。这些年来,像他这样扎根基层一线的“法律明白人”,活跃在浙江的乡村田埂,讲政策、弘法律、调纠纷、疏民困,成为助力乡村治理的“智多星”。
树高千尺在根。为筑牢基层治理的法治根基,浙江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村村都有“法律明白人”;浙江的法官也从来不会只是“坐堂办案”,他们不仅把流动法庭开进田间地头,还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的“共享法庭”,让老百姓通过视频就能和他们面对面;还有枫桥式派出所、枫桥式检察室零距离服务百姓、守护平安……向乡镇、村、社区延伸的司法资源,如一个个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战斗堡垒,为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彻底打通了以法律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最后一公里”。
立足法治,运用法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才能从根本上定分止争。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浙江在不断地总结、推广、创新中,努力提高着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德治引领,夯实善治之基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天台县城有一条五六百米长的小巷,名叫“让巷”。传说明代时,这里的两户邻居为争一墙之地,都发书信到京城找靠山。不料两家同时收到京城回信,写的是同一首诗:“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读信后,两家深感惭愧,主动退让,所以才有了这条小巷,“让巷”也由此得名。
让巷的故事,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流芳千年,其承载的“以和为贵”“善解能容”的和合文化,早已融入当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如今在天台,不仅有南屏乡“南山表兄”和合调解团、街头镇“寒山劝和调解工作室”等,还有“政协和合调解室”等8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一个个“和合”文化调解品牌无缝融入自治、法治、德治村居治理体系,在街巷里弄、田间地头,为群众化纷解忧,提升着一座城的幸福成色。
郡县治,则天下安。在浙江大地上,有很多像天台这样的和合善治故事。
红船精神传承百年。在桐乡,当地以红船精神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通过组建道德评判团,建设道德主题公园、农村文化礼堂、家风家训教育基地等,“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助推乡村治理。崇德向善之风吹拂之下,桐乡到处呈现出幸福和谐的美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创新成果,也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
2012年,随着以德清县道德模范蒋引娣等人为原型的现代越剧大戏《德清嫂》在国家大剧院一炮走红,学道德模范、做“德清嫂”,在德清成为风尚。就在这一年,德清县因势利导,“德清嫂”平安志愿者走进千家万户。10年来,“德清嫂”们早已练就“望闻问切”的调解技能,年均调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协议金额超千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衢州被称为南孔圣地。在这里,“衢州有礼”被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各环节、全过程,大到地方性法规、小到村规民约,都可见德治的“身影”。以地方法规为例,2015年以来,衢州制定的16部地方性法规、2部地方政府规章中,有9部与优化德治环境有关,引礼入法、以礼治城,已成为衢州市域治理的“金名片”。
崇德向善,不是一地一域,而是全面全域。今年,浙江省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已走到了第八届,他们都是普通人,却以一己之力让更多人看见美好、感受温暖。当一批批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走进社会公众视野,这些温暖和美好便在全社会传递。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在浙江蔚然成风。
数字赋能,激发治理新活力
苟日新,日日新;惟希望也,故进取;惟进取也,故日新……中华民族,历来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面对时代的变革,如何运用新时代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让“枫桥经验”更具活力? 浙江抓住了数字化改革这个“牛鼻子”。
今年11月8日,江南水乡乌镇,迎来了又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行走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时常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乌镇管家”。不管是家庭琐事还是邻里纠纷,“乌镇管家”上报后就能立即显示在联动中心大屏,被快速受理处置。
这样的快速响应,得益于当地在原“乌镇管家”基础上探索的“民声一键办”机制。作为浙江开展警源治理暨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工作的一个试点,“民声一键办”将110与12345、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对接联动,构建矛盾纠纷即时化解的闭环“铁三角”,各类民生诉求得以解决在基层、处置在源头。
“自从有了‘民声一键办’,不需警察出面,通过智治平台流转,很快就能由专业力量予以解决。”桐乡市微光社会服务发展中心理事长倪科科说。
探索矛盾源头治理的最优解,浙江还以数字化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从“网上纠纷网上解”的杭州互联网法院,到一案一编码、一码管到底的“浙江解纷码”,再到 “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移动微法院”……通过运用数字化的思维和手段,从顶层设计上谋划推动,一批基层治理数字化应用在浙江落地。它们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人民群众享受数字化改革的红利,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浙江解纷码”为例,目前注册用户310万人,入驻调解服务机构1.09万个、调解员5.5万名、法官1132人,访问量达1188.6万人次。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一项项顶层设计落地落实,一个个难点堵点被全力打通。在广袤的之江大地,勇于创业创新的浙江人正不断创新发展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德治法治共同发力,智治来支撑,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