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讯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提出,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这为我国在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在建设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短短几十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日益成为大国竞争和博弈的焦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全新局面,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升级,数字技术、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加速演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既面临历史性机遇,又面临未知性挑战。
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把握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顺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等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能,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全方位变革升级,迎接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重大考验。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基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与关键任务。因此,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发展实体经济,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积极完善工业创新服务与服务体系,科学使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制造业强国与数字中国为目标,全面落实制造业中长期战略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产业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首先亟需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保持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处于基本稳定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推动新兴产业与制造业各环节各领域装配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技术、人工智能,进而增长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其次,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全面增强底层技术、核心技术、基础设备在内的产业基础能力,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讯在内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优势,进而打造新兴中国制造名片。再次,加快我国数字化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享服务业,进而为我国新型工业化赋能蓄力。最后,完善新型工业化全方位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尖端医疗科技,实施重大技术设备重点攻坚攻关战略,全方位巩固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保障能力。
二是加快产业体系创新化。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快新型工业化首先需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产业创新体系,鼓励各方面创新要素、创新动能向企业汇聚,全方位激发企业产业创新活力。其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对于关键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构建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关键领域战略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体制机制,有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良性互动、双向发展的新格局。最后,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与监管,加大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力度;完善科技人才待遇、环境、生活保障机制,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适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
三是进一步巩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深度调整,因此亟需加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首先,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有效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补链稳链强链”,发挥“链主”带头作用,实现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促进全产业链共同发展。其次,调整优化产业链布局,注重围绕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利用国内国际资源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保障能力,运用科技创新攻破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保障极端情况下国内经济循环畅通。最后,一方面,要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产业发展安全环境,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积极稳妥地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竞争力调查,定期进行安全性、可控性评估,另一方面,要实现产业安全政策对制造业发展规划、重大科技立项、核心企业转型的有效适配,进而保障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始终处于安全水平。
四是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内国际双向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是服务新发展格局中重要一环。因此,一方面,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支撑作用,强化国内制造业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并且推动国内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跨区域的产业协同,提高优势产业在国内的覆盖面,进而提升我国特色优势产业的整体实力与质量效益。另一方面,开放既是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又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相关规则、规制、标准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全面改造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外企投向先进制造业与优势产业,鼓励有实力的国际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合作伙伴关系,并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持续提高我国新型工业国际化水平。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改革杂志社执行总编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