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所在位置: 杭州网 > 热点专题
这十年·奋斗在路上之最美职工 | 李杰:矿山“华佗” 赶上了好时代
发布时间:2022-10-14 00:00:09

中工网讯 “那时,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处理的设备故障,我却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华阳集团一矿机电工区职工李杰对中工网记者说。

1997年,李杰从阳煤集团技校采掘电钳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综采维修电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本以为满腹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却没想到在现实中屡屡受挫。

凭着“再来一次”的勇气,今天的李杰成为了工友口中治理井下设备的矿山“华佗”,让患上“疑难杂症”的装置设备在他手中“起死回生”。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专业技能,提出诸多合理化建议,让生产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image.png

妙手回春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维修也一样。”李杰告诉中工网记者。“望,打开机器盖子,不操作,先观察;闻,设备若有烧毁,顺着烧焦的气味就有可能找到‘病根’;问,从操作人员的口中寻找可突破的关键点;切,理顺思路,手到‘病’除。”

2021年3月,李杰当时所在的阳煤集团七元矿上引进了一台德国进口的硬岩掘进机试运行。一次,设备突发黑屏故障,按照规定,除厂家和专门培训过的人员外,其他人不得进行开盖维修。时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外国专家到现场指导无法实现。下午2点多,矿上受过培训的工人开始下井查看……直至第二天清晨,设备依然处于停摆状态。李杰找到矿上领导,主动请缨,申请“破格”检修。十分钟后,故障排查完毕,两小时过去,设备更换好配件,重新投入了生产。原来,前一天晚上回去的李杰并没有休息,而是找到相关资料做起了功课。“那个电路图有153页,全是德文,根本看不懂。”李杰说,“但万变不离其宗,电路图原理上都是一样的。”在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探索中,李杰向外国专家证明了“靠自己,我们一定行”。

拥有成竹在胸的底气和一气呵成的操作绝非易事。

从技术小白开始,李杰利用业余时间将图纸资料、说明书全部摘抄到笔记本上,足足记了12本。为了打磨技术水平,他主动请老师傅“挑刺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遇到故障报修,他总是自告奋勇,冲在事故最前沿。

李杰的朋友圈里,假期没有美食美景,有的是:“这个电气知识只有2%的人知道?电气运行类技术问答200例……”李杰的妻子告诉记者:“节假日,他钻在书房里一天都不出来,看书、记笔记。即便是看手机和电脑,也是看维修技巧这类和工作相关的内容。”

家中的衣柜里,除了衣服,就是各种厚厚的工具书和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

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传道授业

对实干好学的李杰来说,“赛场”是他重要的成长平台。

2013年5月,李杰被推荐参加“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组的竞赛选拨。

“PLC硬件故障排查没问题,但内部软件程序对我来讲是一片空白。”李杰说。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匮乏,集训的初期测试,他的成绩排名非常不理想。

为更系统地学习PLC编程,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白天,他向教练及其他选手求教,别人午休他学习,别人练完他加班练。晚上,键盘的敲击声依然没有停止,每一个程序代码都在思索中反复被推敲。

集训结束,李杰以第二名的测试成绩代表集团参加了全国大赛。由于缺乏参加大型比赛经验,在一百多名的选手中,李杰最终位列第十八名。

心有不甘,汲取经验,重整行装再出发……

2015年,李杰又一次代表集团参加“冀中能源杯”第六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杰在百名高手中脱颖而出,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自那时起,李杰的身份有了变化,从参赛选手成为了教练。

李杰训练徒弟有一套特殊的方法。“训练测试中,别人扣分,我罚俯卧撑。”李杰笑着说,“压接线处理故障是项体力活,这种‘体罚’能让他们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强化体质训练。”

比赛的环境总是充满紧迫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李杰看来至关重要。

“当时急得手抖,豆大的汗珠不断往下掉。”李杰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的场景,“训练的时候30秒上8颗螺丝,赛场上有一颗螺丝放上就倒,耽误了3分钟。”慌乱中,李杰想起了老师的话,他停止操作,深呼吸放松后才继续完成了比赛。

成为教练后的李杰,把自己曾吃过的亏都总结在了培养新人的实施方案里。

“我们有一个题库,用于理论考试的备战。我会让选手在瑜伽垫上一边做平板支撑一边答题。”如何在极度劳累和紧迫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李杰形成了独创的妙招,“有些选手回到单位带徒弟的时候也会用这个方法。”

常有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李杰并不赞同。

“做他的徒弟很幸福,他一点架子也没有,从来不发火。”徒弟刘玉军坦言,“恨不得把他会的全都教给我!”

直至现在,很多年前教过的徒弟依然会和李杰保持联系,每每遇到棘手的问题,总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这位要求严格但倾囊相授的师父。

新的赛道

现在的李杰是可以“玩转”井下设备的能人,但这并不是他追求的终点。

现代科技的迭代升级日新月异,智能化矿山建设成为了李杰的新“战场”。

“智能化和过去接触的东西不一样,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现在很多数据能够直接传上来,用电脑就可以调试了……”讲起近年来的变化,李杰滔滔不绝。

“过去从井下上来,就剩一口‘小白牙’!”而现如今,李杰坐在宽敞明亮的集控中心里,面对着电子大屏,便可悉知井下的千变万化。

“因为有了现在的设备,所以带徒弟的方式会有所改变。”李杰告诉中工网记者。最早带徒弟时,从安全角度考虑,“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是李杰的首选:“有时我们会接触到很高的电压,如果技术不纯熟造成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但现在,李杰的带教方法由让徒弟“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在更侧重答疑解惑。”李杰说,“很多时候在井上通过笔记本就可以调整井下的情况,非常安全!”

设备增“智”,人员要提“质”。

在李杰的带领下,矿上人员的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线上教学模式。“智能化设备买回来后,我们会和厂家召开视频会议,远程辅导安装、调试、使用。我们会把视频录制下来,供工友反复学习、查阅,不断提升实操水平,为采掘一线做好服务。”李杰介绍到。

25年光阴荏苒,李杰从懵懂的“菜鸟”一路蜕变为井下机电维修的行家里手,培养出的一批批技术人员很多都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西省劳动模范……星光熠熠,李杰不断书写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成绩单”。

今年,李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新的重任已在肩上,他说:“作为一名来自煤矿一线的基层代表,我将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高技能水平,为智能化矿山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工网   作者:记者 刘英杰   编辑:管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