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直播带货,还是直播带“坑”?
发布时间:2022-03-23 10:30:00

杭州日报讯 前不久,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玉石产业直播乱象,带货主播编造工厂主、资深从业者身份,产品以次充好,产品价格随意虚高标价、隐瞒产地,并以配货的形式掉包以次品发给用户……近几年,直播电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网络直播购物已成为消费者日常购物的新模式之一。但是,在电商平台直播间,涉及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贬低竞争对手、广告违法、未按要求公示营业执照、商标侵权等问题屡见不鲜。那么,普通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时,要注意避开哪些“坑”,又如何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选品是直播电商的基础和源头,如何规范直播带货中的选品管理和品质把控?

在促进平台规范发展和维护消费者权利之间,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直播电商高速发展带来全新挑战

据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中心数据,2021年1-10月,全省直播电商交易额6092.1亿元,占全国总额的28.4%,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杭州直播电商交易额达5024.8亿元,占全省直播电商交易总额的82.5%,同比增长128.4%,规模居全省第一。

杭州直播电商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商品品质、广告宣传内容、消费者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随之而来。

主播带货充电宝,直播中涉嫌贬低竞争对手和夸大充电宝功能;直播间涉嫌销售不合格羽绒服,并对产品质量进行虚假宣传;主播在直播销售某品牌皮鞋时,涉嫌虚假宣传和侵犯商标注册权;主播销售女式衬衫时,对产品质量(面料材质)涉嫌虚假宣传……

2021年以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结合产品质量抽检开展了长达一年多时间的直播电商监测工作,涉及的销售商品包括休闲服装、儿童及婴幼儿童装、女士内衣、床上用品、丝绸服装等在内的36种产品。

结果显示,在监测过程中共发现262条直播问题线索,涉及国内9家较大电商平台,包括虚假宣传、虚假促销、贬低竞争对手、广告违法、未按要求公示营业执照、商标侵权等6种违法类型,其中虚假宣传186条占比最高,主要以虚假宣传产品材质、产品功能为主。

“我们分析了不合格率检出偏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各个直播平台对产品质量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不完善和平台内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生产厂家未能把控好产品质量这两点。”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直播选品怎么做?现在有了团体标准

选品是直播电商的基础和源头,规范直播带货中的选品管理和品质控制刻不容缓。日前,浙江省网商协会发布了《直播电子商务选品和品控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对直播带货的选品、品控方面作出新的要求和规范。

标准明确要求直播机构建立品质管理人员专岗,考虑到直播相关机构规模不一,并非所有直播方都有能力建立专业的选品和品控团队,标准还规定了直播相关机构应当配备专岗品质管理人员,对供应商及直播商品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其次,该标准规定了直播相关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选品流程,包括对供应商和直播商品的初步审查、资质审查、试样测评或抽样检测、卖点等宣传内容审核,以及复审等相关流程,并对各个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除了选品要求,该标准规定直播相关机构在直播销售事前、事中、事后应有选择性地对商品开展第三方检测,鼓励建立“神秘抽检机制”,以确保商品符合选品相关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月初发布的《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中也有明确规定,如果主播带货时描述的商品与消费者实际收到的商品不符,直播间运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都将会面临罚款或停业整顿的处罚。

记者手记

直播网购记住这“三不”

对于平时喜欢直播购物的消费者来说,记住这“三不”,可以帮你避免不少“坑”。

不冲动。在直播间,很多主播都会抛出“价格低廉”“秒杀”或“数量有限”等营销词语,消费者要抱着科学理性的态度,不盲目冲动消费,按需购买。

不轻信。在直播间购物时,尽量选择可靠的交易平台及经营主体。最好选择品牌的官方旗舰店或知名主播的直播间购买商品,同时认真查看经营者在直播平台上营业执照的公示情况,如果没有公示商家营业执照,建议最好不要购买其商品或服务。同时,不要轻信商家所谓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宣传。

不妥协。在直播间购物下单前,消费者要仔细了解商家“七日无理由退货”等售后服务规则外,还应在第一时间保存好广告宣传、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的证据。下单后要留存相关凭证,若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与广告宣传不符等问题,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不成,可申请平台介入,或者投诉到市场监管部门,对因产品质量造成的损害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朱晶晶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