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讯 冬奥会“北京服务”是科技赋能的服务、温暖开放的服务、细针密缝的服务。提升赛时城市综合保障能力,是打响“北京服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运行保障涉及方方面面,从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到应急抢险、快速处置、极端天气应对,无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强化部门对接,细化预案、健全保障机制,实现冬奥安全、城市安全,北京做到了。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缓缓熄灭,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完美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和人类和平发展史册。一句“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不仅是媒体记者写下的对“双奥之城”的寄语,道出对北京和本届冬奥盛会的感触与祝福,更是被“北京服务”所深深折服后的由衷赞叹。
北京冬奥会赛事组织体系运转顺畅,比赛精彩纷呈,为参赛运动员营造了专业、公平的竞赛环境,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回忆。冬奥氛围浓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冬奥文化活动,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向全球展示了北京作为首个“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服务温馨周到,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精细做好餐饮、交通、医疗等服务保障,为各客户群提供了良好的参赛体验,展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风范。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成功举办冬奥会,考验的是“北京服务”坚持冬奥防疫和城市防疫一体推进的能力。150余台生物气溶胶新冠肺炎病毒监测系统在各场馆及时监测空气环境,“腋下创可贴”实时监测体温数据,机器人定时无死角消毒……各种防疫“黑科技”保障冬奥防疫工作顺利便捷进行。有效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界面严管控、人员不跨区”的闭环管理。在确保运动员安全参赛、心情放松、成绩优秀的同时,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原则,北京以务实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全力以赴做好赛会与城市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闭环内无聚集性疫情、社会面疫情防控形势平稳的目标。
提升赛时城市综合保障能力,是打响“北京服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运行保障涉及方方面面,从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到应急抢险、快速处置、极端天气应对,无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强化部门对接,细化预案、健全保障机制,实现冬奥安全、城市安全,北京做到了。
我们看到,针对超大型城市的出行特点,北京在冬奥会交通组织上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就是体现“北京服务”力度和温度的一个很好侧面。从坚持“少扰民”,倡导市民群众绿色低碳出行,到创新性地增加每日早、中、晚三次发布短时阶段性交通引导信息;从预先发出社会车辆与闭环车辆发生事故的处理办法提示,到同步在地图导航客户端推送实时路况信息,实现引导信息全媒体、全时段、全覆盖发布。“北京服务”以精准的研判、积极的引导、创新的举措赢得了冬奥赛时城市交通的顺畅有序,为常态化超大型城市交通管理摸索了更多路径。
冬奥会“北京服务”是科技赋能的服务。“城市大脑”的大数据高效链接各赛区和城市保障,毫米波测云雷达首次使用到冬奥会赛场,实现复杂地形条件下空间百米级、时间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成熟的应急救援方案下先进的救护车、救援直升机和优秀医疗团队随时待命。
冬奥会“北京服务”是温暖开放的服务。一万八千余名赛会志愿者用善意的微笑和专业的担当演绎“北京服务”的温度;全球招募的外籍志愿者、12345热线21个语种的服务则凸显“双奥之城”开放的气韵。
冬奥会“北京服务”是细针密缝的服务。冬奥村678种食材,对应678张“身份证”。食物成分、含有的过敏原清晰明了,单份的重量、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钠等含量,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京张高铁通过隧道前,车厢内都会播放“耳鸣操”视频,帮助旅客缓解因气压变化引起的不适。
2月19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20日晚冬奥会闭幕式上,巴赫用中文说出“谢谢!中国!”“谢谢你们,中国朋友!”“祝贺,中国!”这是向中国人民对北京冬奥会的支持表示感谢,也是对冬奥会“北京服务”的最大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