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三层小楼 分红一年比一年高 未来乡村的画卷在皋城村徐徐展开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16 10:45   

杭州市区往北20公里左右,有这么一个大山环抱的小乡村,这里三层小楼鳞次栉比,庭院整洁、一户一景,背靠皋亭山,依着上塘河,皋城村成为了人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如今美丽、富裕的皋城村,曾经也是一个污水乱排、院墙高立、村道泥泞的传统型农村,村民曾戏称“好好的汽车进来,开不了多远,轮胎就已被飞溅的黄泥糊满。”

房子几次翻新,钱袋子也鼓了起来,生活在皋城村的村民掩不住幸福感

早上7点,87岁的杨金炎老人已经在村老年活动室坐下了,喝喝茶、看看电视,再跟老伙伴们聊聊天,有精力的话,他还得去家隔壁的千桃园逛逛,这是杨金炎每天的固定路线,小日子怡然自得。

如今,杨金炎四代同堂,一家六口生活在这幢3层小楼里,幸福美满。说着,他拿出自己珍藏的相册,仍能清楚记得自己家的几次变化。

“最早我家是草棚,1979年盖的瓦房,当时还是平房;1994年,盖了3层楼房,当时就是毛胚,很简陋;直到2011年,把院墙拆了,外立面也给翻新了,从毛坯变成了精装,前后花了100多万元。”杨金炎感叹,生活品质提高了,村里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逢节假日,村委会还经常上门送慰问品,自己感到非常幸福。

每到周末,杭州市区的家庭喜欢来皋城村逛景区、吃农家乐

中午11点不到,位于皋城村金门槛23号的友怡晨茶庄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几桌预定的客人坐在室外,喝茶聊天,找美景作背景拍照,51岁的老板娘裘丽美正忙着张罗。

扫健康码、端茶、拿瓜果,裘大姐干练洒脱,跟每桌客人都能聊上一会, “都是老客熟悉了,他们都是从市区过来的,有从三里亭过来的、有九堡过来的,都不远。”裘大姐说,工作日自己跟老公,还有三五个工人在,勉强忙得过来。

赶到双休日、节假日,裘大姐可就连坐下休息的空都没了, “根本忙不过来,周六中午加晚上订了30桌,有公司团建的、有开同学会的、还有亲戚朋友聚餐的。” 裘大姐说,这时候儿子、儿媳、包括亲家公都会赶过来帮忙。

友怡晨茶庄是2007年开起来的,裘大姐回忆,当时也是村里干部上门劝说的,“当时村里干部来我家,说我跟我老公都在外面做服装生意,不如把房子租出去开农家乐,一年还有个7、8万的收入。”裘大姐说,当时跟老公一盘算,老公会做饭,自己会算账,两人一咬牙,有门手艺自己当老板。

就这样,裘大姐的农家乐开张了,第一天就生意火爆。 “当天我的小姐妹们都过来帮忙,忙到凌晨2点才算完。”

当然,这15年下来,家里收入也是翻了好几番,裘大姐说,自己当初嫁进来的时候,村子里破败不堪,骑着自行车进村,因为泥巴太深,骑一段推一段,车轱辘上全是黄泥,如今别人再提到皋城村,都是满脸的羡慕,“大家都说,生活在皋城村有福气!”

景美、村富、人和未来乡村样板在皋城村徐徐展开

记者从皋城村了解到,从2003年党员家庭户带头开办第一家农家乐至今,皋城村全村农家乐已经达到了30家;2019年,全域景中村整治完成后,全村年接待游客约30多万人次,年营业额达2300多万元。

皋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建国算了一笔账,14年来,村级可用资金从1124多万元上升至8400多万元,股份制分红人均从6100元上升至32000多元。

如今,数字化让村庄更加智慧,也让村民的获得感满满。2020年7月,“云上皋城”综合管理平台全面上线,小到农家乐预约、大到租住人口信息的采集、村里三资公开,村民、游客有需求在这里都能够得到解决。

在“云上皋城”的基础上,今年,皋城村还进一步创新打造了“云上档案”,里面将村务、人事、党建、发展规划等几类问题一一展示,“我们要让皋城村的村务阳光透明,大家都可以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 俞建国说,通过这样数字化的手段,把村里工作人员的手、脚都解放出来,大家更多地入户到居民家中,聊家常问难处。

依托城郊乡村游、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皋城村探索实践出了一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乡村路。今年,丁兰街道还以皋城村为试点,围绕美丽经济、生态宜居、文化风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等主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数字乡村+产业振兴”2.0版,在全面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推进农民市民化,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打造景美、村富、人和的未来乡村样板。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刘文昭 通讯员 汪淳 寿亦萍 摄像 骆一格 部分图片来自丁兰街道  编辑:林海燕 徐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