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里,杭州走出美好教育“加速度”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16 10:55   

你对十年前的课堂还有印象吗?是老式吊扇在头顶上吱呀作响,是半寸粉笔在黑板上“叽叽喳喳”,还是放学后写不完的作业?再看如今的课堂,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学生“讲”得比老师多……小小的课堂折射出的是时代的变迁,是教育的不断“升温”。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是满足市民基本需要的民生工程,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在这十年里,杭州教育也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美好教育”的答卷。

好学校、好设施,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很多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杭州教育发挥名校引领作用,一批又一批的新校园亮相,让“家门口上名校”逐渐成为现实。

红墙灰顶,院落式布局,新落成的文澜实验中学慧澜校区简约大气。毗邻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瓜山未来社区,慧澜校区在设计上也散发着浓浓科技感。像每个教室都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智慧讲台和实物投影仪,将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智慧灯光、自动卷帘满足不同学习场景的光线需求……

杭州学校在教学硬件设施方面,也不断提升、更新换代,为孩子的成长赋能。文澜中学老师钱筱婷介绍,“我们学校去年有了智慧考评物理实验室和生化实验室,目前,这套系统是浙江省最先进的。”

“举个例子,以前孩子们做实验,做完了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而这个实验桌有三个摄像头,从三个方向拍摄实验过程,学生间可以相互观看、测评、学习。”

好的硬件建设,是开展现代化教育的基础。如何深挖老校区的底蕴?杭州的老校园改造提质工程马不停蹄,焕发勃勃生机,让更多现代化教育理念“开花结果”。风帆中学、现代小学朝二校区、和苑小学等城区老校均在硬件上实现了换代升级,让这里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前沿的教育。

美好教育也要关注到老百姓的获得感,这需要在细微处下真功夫。于是,小到孩子们冬天洗手不冷了、一间间教室的灯光更柔和了,大到入学更方便了,杭州教育暖心行动一件又一件,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美好教育,更是让孩子们更美好,拥有优质的学习成长状态。要贯彻这一理念,就需要让孩子从“唯分数”的大环境中脱离出来,真正实现五育并举,以更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这十年来的一大变化是,同学们的课余活动越来越丰富了。从以前为数不多的几个社团,到如今60多门学生选修课及学生社团,这已经成为了咱们文澜中学的一大特色。”

“比如我们有高尔夫俱乐部、击剑俱乐部、TOP厨房、3D打印、航模社、中医社团等等。以前孩子们的社团活动,都是在普通教室。如今我们专门为这些社团都安排了专用教室。”钱筱婷介绍。

文澜发展的成果,也是杭州美好教育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杭州校园不断创新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新载体,让知党爱党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的资源是庞大的,杭州市、拱墅区的本土“四史”教育资源和场馆也被充分挖掘,让中小学生在红色研学体验中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劳动也渗透在孩子们生活中,劳动教育扎实落地。做饭、扫地、缝纽扣、叠被子……杭州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一起总结出了很多家务劳动的小妙招,掌握了更多劳动技能。

杭州教育将体育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回归教育的本源,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在杭州拱墅,每所学校有一项体育特色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让运动蔚然成风。在美育方面,利用各所学校的“宝藏场馆”,比如大关小学的民乐馆、长江实验小学的“十竹斋”、刀茅巷小学的口琴博物馆、求知小学的片庐博物馆等,其中不少场馆里还有非遗大师工作室进驻,让师生能在校园内,“零距离”见到喜闻乐见的“活态”非遗。

回归教育本源,就是关注人的生命成长,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都说十年树木,过去的十年,杭州的美好教育,覆盖到了方方面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相信,新时代的杭州教育也将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记者 吴越溪 摄像 黄靖轩 图片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林海燕 徐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