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宁波舟山港】
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调研宁波时指出:“如果说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那么,开放应当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只有把最大资源和最大优势这两个作用都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003年1月,习近平第一次到舟山调研,便明确提出“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并亲自擘画推动两港一体化发展。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考察时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江南春日,万物萌发。
东海之滨,记者随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剑宏登上穿山港区12层室外平台。两年前的春天,在绵绵春雨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俯瞰港区全貌,作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指示。
俯瞰着眼底一字排开的11个世界罕有深水泊位,45万吨巨轮来去自如,毛剑宏自豪地说:“每一秒钟,就有一个集装箱进出港口。我们经受住了疫情考验,没有辜负‘硬核’力量的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结出的硕果!”
两年来,宁波舟山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实施一体化发展,以数字赋能突破传统港口发展瓶颈,打造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枢纽,在疫情中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年货物吞吐量首超12亿吨,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一;
年集装箱吞吐量首破3000万标准箱,稳居世界第三;
荣获全国质量奖,代表全国大港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新增40余条航线,多达292条国际航线连接起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座港口;
水水中转深入长江经济带腹地,双向海铁联运串起欧亚大陆桥,成为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的“定海神针”……
“世界第一大港”风举帆张,驶向“世界一流强港”。
项目牵引、差异归零、“朋友圈”越做越大
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舟山金塘岛大浦口,春潮涌动,海风习习。1774米的码头岸线上,3个泊位满负荷运作,2个泊位正加紧面层浇筑施工。这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中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
“两年前,总书记考察港口时,我们只有2个泊位,年集装箱吞吐量只有133万标箱。如今,3号泊位已正式投用,4号、5号泊位争取今年年底投用。”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党支部书记陈益飞说,新码头开通了25条国际航线,连接西非、俄罗斯、澳大利亚,泊位全部投用后,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达450万标箱,成为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板块的“新主力”。
以项目为牵引,靠改革洞穿行政壁垒,“一体化”发展的“朋友圈”越做越大,管理差异的“死角”逐渐归零。
两年来,依托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加快整合全省岸线港域,构建起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和枢纽,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义乌陆港以及内河港口联动发展的“一体两翼多联”新格局。
“一体化”新成果在疫情中炼出了真金。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蒋伟回忆,“年初北仑发生疫情,南翼的温州港、北翼的嘉兴港紧急加密内支线多式联运通道,集中港区间的短驳运力,支援母港。”这让国际承运人大大松了口气。“原本,我们已打算走省外其他港口了,得知嘉兴乍浦港新增了一班到日本的直航航线,对比时间与费用,最终决定选择乍浦港。”上海爱意特国际物流负责人说,此举帮企业避免支付一周几十万元的延迟发货违约金。
3月13日,利比里亚籍超大型油轮“阿瑟尼”号刚在宁波算山码头卸完13.2万吨原油,船长康斯坦丁就接到一条全新指令:“请直接移泊至舟山册子油库码头,我将继续为你引航,重复,我将继续为你引航。”这是宁波舟山港新推出的“合作引航”模式。今年初,甬舟两地港口管理部门改革了引航规则,将“进港”“出港”两个引航动作统一为“移泊”引航动作,宁波舟山港就此告别“一船两引”模式。“过去不但要换引航员,还分两次签单计费,现在不但省时省力,还能省下不少费用成本。”作为宁波舟山港的“常客”,康斯坦丁对此十分满意。
如今,“一船两拖”“一船两引”等“一港两政”的现象正在宁波舟山港逐渐消弭。“未来,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或将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维度推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合理分工和港口群的协同发展,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蒋伟说。
无人码头、数字平台、港口“大脑”
数字化改革奋发新作为
在梅山港区远程控制室,记者见到宁波舟山港第一位龙门吊女司机田萍武时,她正紧盯屏幕,聚精会神地操控着远在4公里外堆场的龙门吊机。只见她轻轻拨动手柄,控制悬臂慢慢落向集装箱,对准、落下、抓取,动作一气呵成。
“这套智能化龙门吊操作系统,集成了视频监控、精确定位、物联网、PLC控制等技术,相当于将驾驶舱搬到了电脑上,实现远程操作。”田萍武告诉记者,告别“力气活”,女司机也能同时操控三台甚至更多的轮胎式龙门吊,大大降低了作业的疲劳感。
远控桥吊连通着“港口大脑”。在梅山港区,记者眺望着最远端,8号泊位的一个集装箱正在作业,回头看身后的大屏上,实时显示这个箱子作业进度的百分比。小到一个箱子,大到港口吞吐量,一屏尽收眼底。
在梅山港区的7号泊位上,一辆辆智能集卡穿梭行进,驾驶舱内空无一人。今年1月,梅山港区首次撤下智能集卡安全员,在指定区域内实现全无人化作业。金塘、衢山等港区的智能化改造也已启动,采用的都是国产软硬件系统,解决了进口系统在港区吞吐量破千万标箱后无法很好支撑的问题。
“前不久,宁波舟山港全港区内外理货实现了智能一体化全覆盖;融合数字孪生技术与理货业务,今年梅山港区的自动化作业效率有望再提升15%。”宁波梅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捷说。
“数据是生产资料,数据是要素资源。”毛剑宏的这句话,全港皆知。去年8月,梅山码头外轮闭环专班突发疫情,宁波舟山港运用船东、货主和集卡司机的物流大数据,整合全国4万多名集卡司机的进出港轨迹,实现集装箱进提箱环节的全程无纸化。今年初,北仑疫情期间,宁波舟山港一站式港口电子商务平台“易港通”第一时间为各地集卡司机办理“临时通行证”,开辟进出港区的绿色通道,及时打通了高速公路与港区之间的“堵点”。
再看疫情之下的欧美大港,货物滞港1个多月的情况比比皆是,而宁波舟山港依靠数字赋能,货物进出港基本只需1天左右。
东西双向开放、海陆联通发展
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新枢纽
2020年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宁波舟山港率先恢复生产,对推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物流体系、恢复全球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宁波舟山港不负总书记嘱托,在疫情这场世纪大考中,化危为机开新局。
3月21日,浙江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1号泊位,中国香港籍“那迪首领”号装载着1405标箱货物拔锚启航,舟山海关关员告诉记者,这是新增“太古太平合营巴新澳洲线”的首航船。
至此,两年时间,宁波舟山港新辟40余条国际航线,跻身全球第三个破3000万标准箱的国际大港,“货走宁波舟山港”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承运人共同的口碑。同时,宁波舟山港勇当确保全球供应链畅通的稳定器。
从去年8月一列满载3200余吨铁矿石的专列驶入兰州市骆驼巷站开始,宁波舟山港铁矿石水铁中转业务挺进西北内陆。两年来,依托紧密联盟协作关系,来自巴西淡水河谷的高品位铁矿,经鼠浪湖码头混矿作业后,靠宁波舟山港强大的江海联运能力,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全国各大钢企。今年前2月,宁波舟山港股份公司完成铁矿石接卸量2577万吨,同比增长超10%。液化油品、矿建材料、粮食、汽车滚装等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经历了疫情大考,宁波舟山港找到了新坐标:东西双向开放,海陆联通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
在穿山港区南侧,紧挨着码头,一列“湖州—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缓缓抵达,集卡有序靠上,卸下数百只集装箱驳至码头装船。不久后,这批浙产的办公桌椅就要搭乘国际班轮,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2020年4月,铁路穿山港站投用,我们港区就此实现铁路与海运的‘无缝连接’。”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剑波告诉记者,港站作业班列已从当初每天1班,升级到现在的每天10班常态化运行,内陆最远延伸至重庆。算上穿山港区,宁波舟山港已经有三大港区直通铁路,海铁联运业务已辐射至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个地级市,覆盖了全国近一半的海铁网络。
疫情持续影响,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加剧,经济全球化仍遭遇逆流。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春天里,宁波舟山港人心中锚定新坐标——把宁波舟山港建设成现代港航物流枢纽标杆,智慧、绿色、安全港口标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标杆,航运服务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力争在2025年建设成具有浙江“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特征的世界一流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