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碳汇、游子归乡、邻村互帮……
习近平同志两次到访的浙北小村,正奋力书写绿色低碳共富的精彩答卷
编者按: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为进一步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本报今起推出“之江循足迹、窗口看变化”专题报道,选取之江大地上总书记关心指导过的一批标志性地方(单位),反映近年来他们牢记殷殷嘱托接续奋斗,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好做法以及发生的新变化,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足迹·余村】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调研。当听到村里下决心关掉了石矿、停掉了水泥厂,习近平给予了高度肯定,称这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鼓励余村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经济这条路子。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余村考察。习近平说,时间如梭,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这次来看完全不一样了,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浙江日报报道 远看青山叠翠,近听流水潺潺,一入余村,春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一切,都透着新鲜劲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旁,第一次到余村的游客争相“比心”拍照;村里道路两边,刚制作好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标志闪闪发光;各家门口,景观小品装饰一新,余村人笑眯眯地和来往的人们打着招呼……
行走在余村,听老余村人讲家里的喜事,听新余村人讲创业的故事,每个变化都让人振奋。17年里,余村人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道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两山”转化的密码,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征程上,余村的故事不断续写。
“相信余村的明天会更美好,祝乡亲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总书记两年前对余村的期望,正在余村人的奋斗中不断化作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