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为除湖北省以外疫情最严重省份之一的浙江,在精密智控中找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以“一图一码一指数”为抓手,构建精密智控机制。不仅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复市复学,还实现经济V型反弹,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战赢”。这是浙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多年积累、提前布局,取得的结果。
翻开《习近平浙江足迹》,习近平同志2003年领导浙江打好“非典”阻击战的一幕幕,浮现在我们眼前。
一
40℃上下持续高烧,X光片肺部阴影不断扩大,白细胞数量飙升,呼吸衰竭……
2002年11月,一种前所未有的不明流行病,在广东出现。短短几个月,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
后来,这种流行病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
2003年4月19日傍晚,杭州,大雨倾盆。
省卫生厅接到报告:杭州市一医院有三名疑似“非典”病人。当晚,全省最好的医生进行会诊。晚上约10点,专家组判定:杭州出现首例“非典”临床诊断病人。
情况万分紧急!
这一信息,第一时间报告给了习近平。晚上10点30分左右,在听取专家们的汇报和建议后,习近平当机立断,作出事关全省抗击“非典”战役全局的五点重要指示:抓紧确认病人病征;全力救治病人;果断采取严格的隔离、留验、消毒等措施;全面启动应急预案;疫情确认后,迅速上报并及时对外公布。
最大限度地阻断病毒传播是当务之急。以当时的条件,要在短时间内排查出与感染者接触过的人群,单靠卫生系统的力量根本无法做到。
“立即调动公安力量,排查直接接触者!”习近平果断指示。
当晚,公安系统、卫生系统有效联动,排查出直接接触者1000多人。
即便在时隔多年的今天回头看,依然能感受到那十几个小时的惊心动魄:
20日零时20分,浙江省向卫生部汇报了有关情况;
1时许,杭州市“非典”防治应急预案启动;
3时许,浙江省第一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公告》审签,一辆有特殊装备的救护车载着三位“非典”病人驶入市六医院;
5时前,杭州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确诊病人近期接触过的2个单位、5个生活小区、425个住户、1342个市民全部实施隔离;
6时,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播发省第一号疫情公告;
10时,杭州电视台各频道以5分钟一次的高频率,紧急插播滚动字幕消息;
……
杭州上城区望江街道,“在水一方”公寓,76家住户202位居民,从20日起被隔离在一栋大楼里,总计13天,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大范围隔离区。
隔离的第一天,有人想从地下车库跑出去,有人想爬窗户出去,还有人想从树上爬出去。空气里透着各种慌乱,也夹杂着各种牢骚:有必要这样大张旗鼓、小题大做吗?
在习近平看来,答案很明确:有!
在习近平的直接指挥下,杭州市在全国率先采取多个非常之举:320多家影剧院、歌舞厅及卡拉OK厅等场所临时停业,控制全市药品经销单位销售发热、咳嗽药品。同时,浙江在全国率先健全省、市、县三级疫情监测网络。
最终,浙江没有出现一例“非典”二代传染病人,在抗击“非典”这场公共卫生硬仗中,在全国创造了科学防控的样板。
在老百姓大药房的信息栏前,预防非典的常识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徐斌 黄曙林 潘海松 钟昊 摄(资料图)
二
有条不紊的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
其实,早在疫情刚开始蔓延时,浙江就做好了迟早要打一仗的准备:
2003年2月,省委、省政府本着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春季传染病防治 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及一系列工作文件,拉开了全省“非典”防治工作的序幕;
4月7日起,全省实行每两日疫情及防治工作报告制度;
4月14日开始,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开始设立密切接触者留验站。各地也积极储备各类必需物资和药品、器材设备。为严防国内个别地区曾发生过的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省卫生医疗部门还购置了高防护等级的防护服……
事实证明,习近平反复强调、亲自部署的全面严防严控措施,十分必要,非常及时。
自3月开始,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舟山等地,先后共报告21个可疑病例,均被一一排除。各地在反复演练、实战中不断堵漏洞、补短板,防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及时发现疫情并有效遏制其蔓延赢得主动权。
三
4月20日下午,习近平多了一个身份:省“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这预示着,浙江抗击“非典”正式进入战时阶段。
全省上下迅速构筑起“四道防线”:把好交通入口关,严防疫情输入;把好城乡监测报告关,严防疫情扩散;把好城乡社区服务关,严控疫情蔓延;把好医院诊治关,确保及早诊断和救治病人。
全省上下全民动员,形成严密有序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体系,筑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大堤”。
据统计,全省共设立省际交通入口检疫检测点97个,到6月中旬,累计对330万名来浙人员和110万名返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监测。
温州市对全市203万名来浙人员和返乡人员全部进行了检测,还当机立断将永强机场直升机库临时改为留验站。
衢州江山市要求宾馆、饭店实行分餐制,对从疫区来的返乡民工、回乡大学生等人员一律进行健康检查,检验后还要求在家隔离休息。
嘉兴桐乡市层层发动,乡乡设置留验点,村村签订责任书。
全省卫生部门都被动员起来,参与疫点、留验点及车站、码头、机场等疫情监控的人员达到5万人次以上,累计对11万余名有接触史的人员实行了隔离观察。高峰时间,集中预防隔离和住院隔离人员达到了1万名左右,仅杭州市就设立166个“非典”隔离区。
疫情当前,最根本的解决方案是科学救治。
省、市、县三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和医疗救治小组、定点医院、呼吸道专科门诊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紧张工作,形成科学完整的救治体系。省、市、县(市、区)670余个三级监测哨点及2万余个乡镇(街道)、村(社区)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日夜运行。
省里还成立“非典”科技联合攻关小组,成功检测到“非典”病毒特异性核酸,培养、分离出“非典”病毒,完成对该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并于5月19日登录国际基因库(GenBank),成为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之后,我国大陆第二个为国际基因库贡献“非典”科研成果的团队。
习近平还高度重视做好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支援工作。
4月27日傍晚,卫生部要求浙江抽调55名内科和ICU护士,次日下午3点,浙江就完成组团任务。
之后,向北京紧急提供口罩等防护用品、向山西紧急派遣医疗队等任务,浙江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2003年上半年,国内24个省(区、市)、266个县(市、区)先后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浙江省仅有4例输入性“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成为全国唯一没有发生二代传染病例、没有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省份。
浙江防治工作多次受到来浙考察的中央领导和国务院“非典”防治工作督查组、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组等的高度评价,称“浙江防治‘非典’打了个漂亮仗”,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浙江经验”。
四
进入2003年4月中下旬,“非典”的影响渐渐在浙江显露:
首当其冲的是服务业,民航、铁路、公路客运量不断下降,宾馆、餐饮和商场营业额明显减少,各大景区游客骤减;
再是制造业,客户引不进来,企业走不出去,不少正在合作的项目不得不暂时中断;
涉及面更广的外贸和外资工作,更是受到重创……
面对“非典”带来的不容忽视的滞后影响,习近平带领省委、省政府,不断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实加强“两手抓”的工作。
5月22日上午,杭州市宣布西湖区蒋村最后一处“非典”医学留验点住户解除隔离,标志着杭州市抗击“非典”战斗取得阶段性胜利。
当天,习近平的日程表上临时多了一项议程:召开全省“抗非典、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会上,习近平说:“非常时期促进经济发展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策在于非常认真地抓好贯彻落实。”他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引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变。
很快,省政府下发《关于防治“非典”期间对部分行业采取扶持政策的通知》,决定从5月1日至9月30日,对全省饮食、旅店、旅游业、娱乐业、集贸市场、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行业及出租车司机,实行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部分税收的减收、免收或减征、免征。省里还决定,旅游、宾馆、饭店的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企业同价,旅游业缓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商业银行对暂时困难的企业及时给予信贷支持等。
对因疫情影响下岗失业人员和回乡后返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习近平也高度重视,要求将因防治“非典”导致的部分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者,及时纳入低保,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参保扩面工作,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网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扶助和推动下,浙江人敏锐地把握此消彼长的市场需求,努力发掘新商机。
服装纺织业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一些传统产业趁势加快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的机遇因“非典”而放大,一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市场网上交易异常火爆,物流配送快速发展;此外,防治“非典”还催生专业消毒公司等一批新企业……
又一个冬天到来的时候,浙江经济社会各方面健康发展,国民经济主要增长指标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
五
“非典”疫情考验了浙江省委驾驭复杂局势、应对风险危机的能力,同时也暴露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短板。习近平进一步看到,全省公共卫生领域以及其他非传统安全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03年7月31日,习近平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们要针对这次防治‘非典’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从根本上构筑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防疫大堤’。”
9月25日,全省抗击“非典”先进表彰大会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亟须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卫生监督执法和行风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使这次防治‘非典’的斗争成为我们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
一年之后,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卫生强省的战略目标。
在建设卫生强省的过程中,浙江省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得到了习近平的直接关心和推动。
2003年4月21日,杭州市启动“非典”防治应急预案的第二天,习近平就到省疾控中心考察。20多天后,他再次前往调研。当时,省疾控中心的办公地点在杭州市老浙大直路的居民小区旁,环境局促,实验条件简陋,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6月,在习近平的高度重视下,省疾控中心迁建工程被列入省政府“五大百亿”工程的重点项目。
随后,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迈入“快车道”:2004年12月29日,迁建工程奠基动工;2005年4月8日,习近平带领省、市负责同志深入建设工地现场考察;2007年12月,省疾控中心新大楼投入使用,其实验、研究的智能化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省疾控中心新大楼的完工、启用,是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自2003年起,浙江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资金,用于省疾控中心的基础建设、科研设备更新、科研项目扶持及人才培养。近年来,省疾控中心先后对甲流病毒、禽流感病毒、登革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进行核酸检测及基因测序、毒株分离等,为后续病毒检测试剂研发、药物及疫苗研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