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申遗成功十年来,沿线各省市绵绵用力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十年精彩蝶变 运河流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4-06-18 10:41:40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精彩蝶变。6月17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在杭州举行。

本次活动设有主旨演讲、故事分享、合作签约、成果发布等多项议程及16项配套活动,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更好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凝聚智慧力量。

成功申遗十年来,大运河文化在挖掘、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将如何持续擦亮大运河这张文化“金名片”,让这条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赓续文脉,保护传承“文化之河”

这几天,在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小河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和运河天地,异彩纷呈的2024大运河文化市集活动,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在杭州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拱宸茶集”,篆香制作非遗活动引来不少市民游客驻足围观。此次大运河文化市集上,这样的非遗体验还有很多,扎染、茶艺、缠花……古艺重光,离不开悉心的保护传承。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浙东运河文化园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从流淌着的宝贵遗产中挖掘更多文化价值,是包括浙江在内的大运河沿线省份的共同使命。十年来,从北京到杭州,沿线各省份为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绵绵用力,让古老大运河不断焕发新风貌。

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北京统筹协调“护水脉”,水环境持续改善。北京还实施萧太后河(朝阳段)综合治理及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建设项目,高标准建成马家湾湿地公园,建成白河森林公园等一批滨水空间。

杭州不断强化大运河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大运河沿线地区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相继转迁杭州钢铁集团、杭州炼油厂等工业企业2000余家,系统梳理88条河道生态廊道,实施大运河水系10条河道综保工程。

坚持系统保护,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浙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密切配合,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力量合力抓推进的工作格局。

运河是水路,更是文路。

在北京,当地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实施200余项文物保护和超300项考古发掘工程,倾力呈现“人文河”。

浙江制定出台《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江段)建设三年提质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有关运河文化保护文件,构建起大运河文化传承弘扬的“四梁八柱”。随着推进运河沿线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活化利用,打造“人民的运河”

如今,漫步大运河浙江段,随处可见水清、岸绿、人欢。运河上,货轮、游船往来不息;河道边,市民游客悠然踱步,古镇街区人气鼎盛,处处洋溢着烟火气、市井气。

这是生活着的千年运河,这是人民的“幸福河”。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杭州调研大运河时,要求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时指出,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河上是生计,河边是生活。在浙江,“生活着”的运河场景越来越多元。

如今,走在大运河杭钢公园,已不闻不见昔日的嘈杂、烟尘。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在保留工业化城市记忆的同时,充分植入运河文化,融入时尚潮流元素。高炉、轨道、车间,草坪、游步道、咖啡馆……工业风与都市生活有机融合,“钢铁巨兽”化身“人民公园”,可游可憩。

杭州亚运会前,杭州对主城区大运河两岸15.2公里的建筑景观、文旅业态等进行全面提升。在宁波,当地深入实施运河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打造了以运河文化为主体,海丝文化、商帮文化、开埠文化等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金名片”。在桐乡,乌镇戏剧节、濮院时装周等运河沿岸文化IP越来越闪亮。

一路向北,穿过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在大运河的北端,北京着力打造为民惠民的“幸福河”。在城市绿心公园建成开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和北京城市图书馆,今年“五一”假期,三大文化设施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标。

如今的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台湖爵士音乐节、大运河森林公园骑行……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着百姓的美好生活。

水脉连着文脉,文气与人气交融。从北京到杭州,大运河绵绵流淌进人们的生活,成了充满人文气息的“幸福河”。

千年运河,奔向未来

大运河如一条璀璨的玉带,纵贯南北,跨越古今串起二十七城的“运河情”,串联起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

运河城市一水相连,因运河而聚首。此次对话活动,北京、杭州作为大运河端点城市,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讲好运河故事,共同绘制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以京杭对话为抓手,加强保护,传承文脉,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杭州将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与沿线城市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大型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运河样板”。深化拓展大运河跨流域保护传承利用新模式,以科技创新推动保护升级,以数字赋能协同利用,积极构建资源共享、项目共创和人才共育的大运河保护利用体系。全域擦亮大运河文化带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品牌,携手推动大运河人文资源向人文经济转化,以更加优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更高质量的人文经济造福人民。

浙江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重大抓手、重大工程,全力将大运河(浙江段)打造成大运河文化研究高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带、大运河生态保护示范带、大运河文旅发展示范带、大运河美好生活示范带,充分彰显“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浙江运河文化特色,让运河更加宜居、宜业,不断增强运河沿线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将充分发挥大运河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作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大运河成为共同富裕新地标。

京杭两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继续用好京杭对话这一平台机制,深化交流互鉴,携手打造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共同体。

千年古运河,万般气象新。从北京到杭州,2500多年,3200多公里,悠悠运河,绵绵流淌,滋育着两岸人民,孕育了厚重多彩的运河文化。

千年运河奔流不息,古往今来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条千年运河将继续焕发出时代新风貌,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黎明   编辑:陈周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