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囱中的纸巾’设计灵感来自古镇的青砖黛瓦房,纸巾从烟囱口抽取,仿若炊烟袅袅。‘桥下的流线’理线器让桌面杂乱的电线从桥下穿过,呈现小桥流水人家……”
又到毕业季。6月20日,在宁波宁海前童古镇,来自安徽省黄山学院的大学生郭康平绘声绘色地“路演”他的毕业设计选题《体验设计视阈下的江南古镇文创产品设计研究》,选题“主角”便是前童古镇。
从安徽到宁海,一项创新之举“全国高校联合毕业设计”行动,架起了“桥梁”。
3年前,宁海与东华大学携手向全国高校学子发出邀请:将毕业设计“写在”宁海大地上,即以宁海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题,真题真做。
截至今年,这项行动已吸引全国171所高校的千余名大学生奔赴宁海,诞生了456个作品,赋能县域。宁海打造“中国毕业设计之城”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一座县域“链上”百所高校,宁海谋划的是一盘“引才大棋”:一方面,以“联合毕业设计”为载体,将高校青年源源不断引向宁海,借智借力,转化为县域发展的新动能;另一方面,依托“毕业设计”构建起一整套面向未来人才的引育体系,吸引大学生真正“恋”上宁海。
透过宁海的创新实践,我们可以一窥究竟:县域人才选择怎样向多元化转变?青年与县城又该如何紧密相连?这些创新实践或许能为更多县域破解人才瓶颈提供新解法。
“初舞台”为何燃
3个大小不一、叠在一起的棕色圆盘,拉伸展开,便成为一套颜值“爆表”的户外桌椅……
在西店镇香石村塘下69号的宁波腾浩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内,新品刚刚完成试样。企业总经理孙亮一边拿着“滚烫”的样品反复检测,频频点头,一边给销售部下达任务:“今年主推这款,争取9月上市!”
一旁,设计师、合肥大学大四学生张欣慰的心怦怦直跳。这个新品是他的毕业设计作品。“电脑里的效果图变成货架上的真实产品,想想就很‘燃’!”
今年初,2024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行动正式启动,宁海围绕城镇更新、艺术乡建、产业升级、文旅开发等领域,在全域征集了22个需求,作为本届“毕业设计”的开题方向。这其中,就有“腾浩”发布的3个产品设计题。
“腾浩”是户外用品圈里的后起之秀,3年前凭借一款可折叠“魔法凳”出圈,年产值2000多万元。今年,“腾浩”一举拿下一笔千万元订单,忙着为“魔法凳”做配套设计,扩充产品线。
孙亮抛出的题,引来了初出茅庐的张欣慰,他在“腾浩”住了下来,郑重写下开题报告:《“BiXi”户外露营桌凳系列产品设计》。
像这样,宁海各行各业出题,全国大学生“接招”,到宁海来实地开题、答题,是宁海“联合毕业设计”最基础的框架,让毕业设计走出校园,服务县域。
然而,张欣慰始料未及的是,图纸到产品,他的设计方案经历了“一波三折”。
“最初,我设计了折弯结构的桌脚,可走进企业生产线一沟通,就发现要实现它,不仅需加装转弯轴承,还要让铁件加厚,这大大增加了生产难度和成本。第二稿改用伸缩结构,但因为没有生产经验,数据不准,比例失调……”张欣慰说道。
一遍遍修改、一次次提升,在这过程中,宁海创新引入的“在地导师”模式,帮了张欣慰大忙。
“‘在地导师’给的意见总能直击要害,特别实用!”张欣慰的“在地导师”孙亮,并不着急让他动手设计,而是带着他一头扎进生产一线,从了解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市场销售开始,再理论结合实际,磨合方案,大大小小的修改不计其数。
联合毕业设计的每个作品或项目都配备了由出题方派出的导师团队,他们与高校导师一起“辅导”毕业设计,引导高校青年“跳出”图纸,融入时代与社会,施展才干,展现价值。最终,设计还需要通过“在地导师”和高校导师共同参与的联合答辩。
“毕业设计真枪实弹,妥妥的职场‘初舞台’。”张欣慰道出了大伙的心声。无论人生的哪个阶段,“首次”都至关重要,宁海打造的联合毕业设计行动抓牢高校青年的成长节点,“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给予认同感,最大限度激活了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县域,或许没有充足富集的平台,没有一掷千金的引才实力,但可以给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才提供试炼沃土,这条路走通了,县域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也就照进了现实。
“雪球”怎样滚大
在宁海县全国联合毕业设计组委会所在地,有一面墙挂满了参与院校的校徽,中间还有一幅中国地图,标上小红点的地方代表目前联合毕业设计行动已经覆盖到。一眼望去,小红点密密麻麻。
这些小红点,在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行动高校方发起人、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陈庆军的脑海里,清晰地排列出3个数字:12、63、96。
3个数字,代表着三年联合毕业设计每年度参与的高校数量,增幅喜人。
“第一年参与的12所高校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今年96所高校覆盖了全国近半省份,还引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专家巴赫克·哈希米·内沙德作为‘国际导师’加盟……”毕业设计行动迅速扩圈扩容,令陈庆军兴奋不已。
宁海对“中国毕业设计之城”的顶层规划中,全域要打造成一个开放性、共享性的设计实践基地,从设计出发,不止于设计,各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能来宁海小试“牛刀”。而随着参与规模的快速膨胀,如何进一步打通壁垒,形成可实操的闭环,就成为“雪球能滚多大”的关键。
西店镇岭口村是南宋名士“阆风先生”舒岳祥的故里,村口有一面浮雕墙,上海理工大学大四学生浦振飞的毕业设计作品《岭口村公共景观设计》就从这里开始:“我想以宋代活字印刷为蓝本,将抽象山水和活字版融合进行造景……”
浦振飞的设计让岭口村党总支书记舒迎春眼前一亮,直呼这题“答得妙”,更“出得准”!
为精准选出“这道题”,宁海组建了一支“智囊团”——联合毕业设计组委会,由高校、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机构、村庄等需求方组成,一起助力联合毕业设计行动。
“像岭口村的选题,我们一方面借力西店镇政府的力量,在全域村庄展开数月的精准调研,找出迫切的、有资金支持的项目,再结合高校和专家的意见,将现实需求转化为可攻关的课题,进行发布,毕业生则来实地选题、开题。”陈庆军介绍道。
“答题关”,宁海也大胆破圈,邀请项目方入局全程参与,并将论文答辩直接搬到项目方所在的田野、村庄或车间,村民、产业工人都可以来凑热闹,现场提问。学生论文呈现方式也不拘一格,可以是设计方案,是进行中的工程,也可以是已完成的项目等。
“今年,我们还将是否落地作为考评中最大的加分项,希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为打通青年和县域的双向接口、满足双向需求‘加码’。”陈庆军说。
一组数据喜人:3年来,已有36个毕业设计作品在宁海落地,另外有28个毕业设计转化为县、镇重大项目配套设计方案。
从选题到答题,宁海通过一系列的场景重构、流程再造、机制创新,把毕业设计全链条搬进了县域,也让更多带着新思路、新观点、新视角的青年人才,走进宁海。未来,宁海谋划利用投资、金融等市场化手段加固毕业设计“链条”。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乡贤在关注,乡贤基金、教育基金会、创业联盟,都可能成为毕业设计‘造血’的力量。”陈庆军说。
亲密恋如何“链”
“今天是个大晴天,西门城楼的广场上,很多人在晒太阳,很惬意!”“我骑车经过八士巷的时候,仿佛来到了时间的另一边。”“老西门炊饭,快到碗里来”……翻开新鲜出炉的毕业设计作品——《复兴城南》,从封面上写着的“阿来宁海驻地的日常”开始,我们便被拽进了“阿来”和宁海的亲密互动中。
“阿来”是江苏大学视觉传达专业大四学生杨心怡,在2024年联合毕业设计行动中,她以宁海县城投集团给出的“宁海南部老城区的更新”为题进行毕业设计,这也是她第一次听说宁海。
做设计,必须与设计对象相熟相知。今年3月份,杨心怡来到宁海住下。每天,她一睁眼就出去逛,走路逛、骑车逛、打车逛,县域的慢节奏让她专心沉下心去做设计,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最近,杨心怡在宁海喜提“新身份”——首批毕业设计“青年联络官”之一。这是今年毕业设计行动的创新,邀请出色的毕业设计青年为宁海代言,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与合作。
“除了不会讲宁海话,我已经是半个‘宁海通’了。”杨心怡话里话外,满满的自豪。
通过毕业设计,宁海和青年从“初见”到“倾心”。这期间,杨心怡沉浸式感受宁海蓬勃的脉动,吃、住、行、调研都有人才“主理人”帮她安排联络,每年宁海还拿出40多万元资金奖励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今年,奖金覆盖面高达70%。以奖代补,让无数个“杨心怡”轻松敲开宁海大门。
“最初,我很惊讶也很好奇,是怎样一个地方对大学生这么好?”杨心怡疑问和感叹背后,藏着宁海精心谋算的一笔人才大账。
“县域和青年,如同相亲的双方,县城在知名度、资源禀赋上的局限性,让其很难被人才一见钟情,如何先吸引人才看过来?在进一步接触中展示县域实力和潜力,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人才就业创业的首选地?这些都是宁海的必答题。”宁海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叶挺说。
今年,宁海团县委首次以人才“主理人”的身份成为联合毕业设计行动中的重要一环。“我们不提要求、不讲条件、不谈结果,只做好服务,并且在毕业设计作品完结后,继续帮他们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他们真正和宁海建立长久的、无缝的链接。”叶挺更期待的是,从毕业设计行动延伸出来的人才蓄水池。
随着劳动力的代际更替,未来县城的产业发展势必更加依赖年轻人,招才引智的目标也将前移。这就需要县域转变人才观,把更多精力投入在“种树”,赋能其启航,而非静待成熟再“摘果”。
在2015年,宁海就提出了“未来人才储备计划”,通过“家燕归巢”、“返家乡”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品牌活动,千方百计与宁海籍青年人才建立链接。每年,宁海有130余家单位为宁海籍大学生提供菜单式实习体验岗位150余个,累计推动2000余人次宁海籍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回乡。而毕业设计行动更是将眼光外拓,吸引外地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更多流入,集纳更广阔的人才资源。
一项数据看得到宁海“人才”引育的强劲势头:2019年至2022年,宁海新增大学生就业人数实现翻番,年均增幅超40%。2023年新引进大学生1.45万人,较2022年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