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从绿色浙江、生态省建设、美丽浙江,再到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精彩蝶变?“第一视点”栏目讲述了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动人故事,《今日评说》与您共同关注。
全国生态日,说起来,和浙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浙江省安吉县早在2003年就确立了全国第一个县域层面的生态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后来浙江又在2010年确立了全国第一个省域层面的生态日。浙江省的生态日实践为全国生态日的确立奠定了地方实践基础。然而回顾之下,本世纪初,快速发展中的浙江率先遭遇了“成长中的烦恼”。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沈满洪:当时的浙江确实碰到不少难题。在“八八战略”实施前,浙江省正面临三对尖锐矛盾: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二是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与资源有限供给、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三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环境需求,与不尽理想的优质生态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快速发展中的浙江率先遭遇了“成长中的烦恼”。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不久,就开始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调研发现: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因此,不到一个月,就明确指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就像医生看病一样,虽然知道症结在哪里,但是怎么才能药到病除呢?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沈满洪:首先是思想引领。在思想意识上,一定要让大众树立生态文明意识。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来到衢州,撰文指出:“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必须建立在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和自觉自为的基础之上”。其次是战略引领。2003年7月11日,浙江召开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习近平同志亲自作动员讲话,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另一方面,从最基层单元村庄开始抓起,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最终“千万工程”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再次是组织引领,各级党委按照省委的模式纷纷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生态区域建设领导小组。
从“成长中的烦恼”到“绿色GDP”考核体系的设计出台,怎么看待这些年浙江在生态建设上的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沈满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是“只要生态保护,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共富”。这些年来,浙江省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统筹兼顾。一是坚持生态优先。通过生态红线、总量控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等一系列措施,让绿水青山越做越大,也就是生态资源、生态资产越做越大。二是坚持绿色发展。通过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绿色财税制度激励微观主体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产业”的一系列模式和机制的创新实现生态富民的效果,从而使得金山银山越做越高。三是坚持生态共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的实现就是典型的公共福利,是一种共同富裕。
在未来,浙江要如何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沈满洪:我觉得特别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站位要更高。要从满足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转向满足生态环境安全需要与生态环境审美需要并重;从注重污染防治攻坚战,转向污染防治和深绿发展并举。二是视野要更广。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对于陆域环境问题,现在海洋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因此要陆海并举;相对于污染防治而言,节能降碳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要减污降碳并举;相对于森林覆盖率而言,生物多样性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坚持生态系统保护的量与质并举。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才能全面建成美丽浙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