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亮出“创新家底”——截至2025年2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68万件,连续稳居全国省会城市榜首,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5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62.6件的“双高”指标,为全市数字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据悉,自2023年获批建设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以来,杭州已经连续3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居第14位,建设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批以“六小龙”为代表的创新企业集群。
当下,杭州正以知识产权为牵引,撬动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全面跃升。近日,《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这是全国首个面向数字经济产业的知识产权专项发展规划,也是杭州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有力支撑。未来3年,全市将聚焦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目标,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规划》提出,力争到2027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2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数字经济企业数突破24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超15万件,累计登记数据知识产权突破1万件,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数量超5.5万件。
接下来,杭州将围绕核心技术突破,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与专利培育基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通过绘制产业链创新图谱、组建知识产权联合体培育密集型产品。
同步推进数据要素流通机制创新,杭州将重点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三权融合”改革,建立高校专利盘活长效机制,打造“投贷融评保”金融服务生态,拓宽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在法治保障层面,加速技术秘密保护立法进程,实施电商平台商标监管改革,制定网络直播知识产权保护指引,构建覆盖专利行政裁决、海外维权指导、风险预警的立体防护体系。
此外,在人才服务方面,全市将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服务生态,强化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与高端人才引进。治理效能提升方面,杭州将通过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国际标准试点应用,推动专利布局与标准研制深度协同,创新“六合一”集成服务模式实现区县服务网络全覆盖,全面提升专利预审与服务供给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