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记者 应磊 通讯员 吕静娴) 这几天一早,宁波海曙区西门街道钱东社区“暖东粥铺”就围满了居民。“家门口免费喝粥,一大早不用在家里‘折腾’早餐,方便我们老年人。”80多岁的张奶奶连连称赞。这间粥铺,从居民提出诉求到开门迎客仅用了5天,已经成为海曙区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微改造的一个全新场景。
海曙区是宁波中心城区,受制于空间局限,一些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场景有限。如何在老城区,让服务群众不缺位?这已经成为老社区一个共性治理难题。今年4月以来,海曙区启动党群服务中心微改造提升行动,坚持问需于民,集中推出“暖东驿站”“好邻居格子铺”等45个微改造项目,通过迭代功能、优化空间、整合闲置资源等方式,打造一批“小而潮、小而美”的为民服务新场景。
海曙区依托社工、网格员、党员等力量,开展“百人访千户·一线解民忧”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广泛征集民意,形成热点需求清单。
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微改造、微营造”是核心路径。西门街道钱东社区“螺蛳壳里做道场”:档案室重新设计,丰富了托管、阅读等儿童友好场景;老年活动室功能重塑,成了社区文化空间;与青少年宫联建,全新开辟了乐活驿站……该社区党委副书记徐影表示,通过收集243条居民诉求,引入17家联建单位资源,暖心服务场景增加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