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安“数字化”驱动农房建设管理服务的生态进化和能级进阶
发布时间:2021-11-26 11:35:00

前不久,家住临安区天目山镇桂芳桥村的陈锡昌,通过“浙里办· 农房浙建事”平台,申请了一笔20万元的建房贷款。不到一周时间,陈锡昌的申请就获通过,获得了全额贷款。

此前的3月19日,陈锡昌也是通过这个平台提交了建房申请。没出一趟门,没打一根烟,平台就批复了建房申请。

回想自己哥哥7年前的那次建房,陈锡昌感慨良多:“那时候建新房,村里、镇里不知道要跑多少趟,没有几个月哪里跑得下来。没想到,现在不光可以在手机上申请建房,居然还可以用手机申请抵押贷款!”

临安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建房抵押贷款服务自去年7月上线以来,已累计受理申贷200多起,发放贷款4000万元左右。

目前,原创于临安的“浙里办·农房浙建事”平台还在不断进化中。眼下,临安正尝试将全区的闲置农房信息导入该平台。今后,您若想到临安乡间租赁农房创新创业,都可以到该平台物色自己心仪的农房。

临安“浙里办·农房浙建事”在线管理服务平台经历了数次迭代升级,分别是:基于“治乱”的强管理→基于“跑改”的优服务→基于“安居”的改危旧→基于“共富”的促增收。

1 开枝

向农村任性建房说“不”

与各地农村“通病”一样,曾几何时,临安农村建房,乱象频发:建新不拆旧、批少建多、未批先建、超高超宽、侵邻占道……

农村任性建房不光影响了村容村貌,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绊脚石”,也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成为邻里纠纷的导火索,影响了一方安定与和谐。

为彻治农村建房的沉疴与积弊,临安先后颁发了《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农房建设规划技术规定》等规范农房建设的相关文件。明确了农房建设的基本原则、建房申请条件、建房户人口认定、建房审批标准、流程等农房建设管理规范。对农房建设的建筑高度、建筑层数、架空层、地下室、建筑占地的控制和计算标准等都做出了严格规定:

层高严格控制在3层以下,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0.5米,坡屋顶总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3.5米,架空层层高超过2.2米(含2.2米)的,按1层计算层次等等。

规定新批农房要做到三个“一律”:

一律“建新拆旧”。从源头上管控“一户多宅”的难题;

一律“三带图”(带图审批、带图放样、带图验收)。管理部门在新建房屋放样、验槽(浇筑基础)、一楼封顶、竣工等关键节点做到“四到场”,杜绝新增违建,杜绝超高、超面积建设;

一律“联合会审”。建立了规资、住建等部门联合审批机制,确保新建农房真正按图、按规施工,不违规、不走样。

对农房的占地面积,按不同条件要求,分别设置了110平方米、125平方米、140平方米三种宅基地占地标准。同时,还编撰了农房通用图集,设计了“浙西民俗型”“山地宜居型”“清风雅致型”“田园风光型”“现代舒适型”等5个风格近200个户型图,下发到镇村,免费提供给建房户查阅选择。

为了把农房建设的新规矩、新要求上情下达,临安住建局还不定期会同有关部门深入一线,开展农房建设抽查、暗访,对镇街分管负责人、镇村工作人员、建房户、建筑工匠等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但毕竟,管理部门的精力、人手都有限,不可能对农房建设实施全过程无缝监管。临安以“天眼+人眼”有效地解决了农房建设全过程管理盲区。

“天眼”方面,在农房建设工地安装可移动监控探头,全程监视农房建设。探头的终端与镇村干部的办公室电脑和手机相连,农房建得怎么样啦,有没有违规“走样”,是不是该“四到场”了……都能一目了然。同时,这些移动探头也为农房建设工地扮演着看家护院的“重任”,可谓一举两得。

“人眼”方面,规定农房建设工匠均须持证上岗。凡申领建房施工资格证的建筑工匠,均须参加由住建部门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和理论、实操考核,合格者颁发“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让工匠成为协助政府参与农房建设管理的“眼线”。

建房前,工匠除了与户主签订房屋施工合同,还须与村委会签订安全责任书。从签订协议之日到竣工交房,工匠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施工。如果房屋“走样”,或不能通过监管部门验收,户主可要求返工。

同时,对工匠进行星级评定。他们每盖完一所房子,户主可对其进行点评,住建部门结合住户好评率,对工匠进行“评星”,将工匠的保险费用和信用评级挂钩。在相同保额的情况下,星级越高的工匠支付的保费越少。譬如“五星工匠”,保费只有普通工匠的1/4,从而让工匠更加珍惜其信用评级。此外,还对工匠持证和“评星”实施动态考核和清退增补机制。凡在农房建设中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取消其施工资质。

2 散叶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

建房乱象管控问题解决后,如何在建房审批上,给百姓带去最大程度的便捷与获得感,成为临安住建部门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自我加压的“跑改”新课题。

经过三年的迭代升级,借力数字化改革,“农民建房一件事”升格为“农房浙建事”。群众通过登录“浙里办”中的“农房浙建事”,就可享受一条龙服务,实现办理建房申请“零填报”,选定新房款式和工匠“一键完成”,审批、办证“零材料”等服务。

申请人在“浙里办”自动登录后,点击提交申请即可。而且农户选择建房图纸,也可以在系统中翻阅电子版的通用图集,直接提交,改变了以往到镇里或者村里“翻书”的麻烦。如果农户有改图需求,也可以由系统派单给设计师,设计师会在7天内提供上门服务。农户选定图纸和工匠后,系统会自动核发施工牌。农房竣工后,由镇街、村委、农户、工匠、设计方等在线联合验收,合格后通过系统签发《农村住房竣工验收意见书》。并且同步完成房产测绘及权籍调查,经农户一键申请后,“零材料”完成登记发证。

在完成了农房建设管理和审批的一系列亲“零”服务之后,“农房浙建事”在数字化的强力赋能下,“脑洞”大开,先后在农房建设的闭环管理、危房监测、流转经营等领域发起技术攻坚,不断驱动自身的生态进化和能级进阶,全力塑造“农房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服务应用”集成。

由住建局牵头,集规资、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水利水电等部门的系统协同和数据归集,把17个部门、18个镇街1000余万条数据,再造成建房资格审定、农房安全管理、危旧房改造、农房经营增收等专题库。通过后台数据抓取,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线上秒办”。形成了“审批建房、安全管理、危房改造、建房服务、经营增收、决策辅助”6大应用模块,实现了农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一屏呈现”。

3 开花

房子的事儿我们都操心

“治理端”,着眼于农房建设管理和安全管控,后台工作人员通过“浙政钉”登录操作,在“驾驶舱”内进行数据归结和日常智慧管理。

“审批建房”模块。打开临安地图,点击任何一个镇街,在建农房的工地点位和施工进程,都可以实时全过程掌握。通过管理部门和测绘机构“四到场”采集的数据,系统可自动比对农房建设是否违建或“走样”,实现施工全过程的数智监管和预警处置。

平台将农房施工过程分解细化为9个大节点、24个小节点,每个节点施工完成后由工匠负责拍照上传系统,工匠对该工作的执行情况作为工匠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群众扫一扫施工牌上的“农房码”,就能实时查看相关建房审批信息,如发现违建嫌疑可一键举报。

“安全管理”模块。把实时气象数据系统接入其中。一旦出现山洪和极端天气等突发应急状况,对农房安全造成安全威胁时,系统就会实时发布预警信息,相关镇街就可闻“警”而动,组织开展群众疏散撤离。

系统实现了房屋基础信息的“全覆盖”。“天地图”叠加了空间总体规划、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等34项矢量空间数据,呈现农房户主姓名、房龄、房屋结构等内容,实现一图管房。将“农房码”作为农房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实现一码管房。

实现了农房监测“全覆盖”。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标准,将外部环境影响定量化,为农房设定承受风、雪荷载的预警阈值,一旦触发阈值就会自动报警。对经营性、人员集聚的农房采用“四色图”监测预警,“绿色”代表安全,“红色”则需要转移……

4 结果

为共同富裕出份力

“建房服务”模块。为农户提供了VR图集、免费修改图纸、惠民金融(含贷款和保险)、建材选购、水电气安装、法律咨询、房屋维修等专项服务,真正实现了信息服务“零距离”。而且,在线选图、选工匠、改图、测绘等服务,每户还可减省支出7000元。

平台还实现了危房治理“全覆盖”。管理部门除了可实时掌握不同农房的动态信息,做到危房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及时销号,农村困难家庭还可在线申请“危改”补助,做到即时发放。

依托惠民金融系统,农户可线上办理惠民建房贷款、建房保险等业务,农房贷款申请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建房贷款的推出,除了贴心解决建房户的资金问题,还有利于农房建造尽善尽美,减少烂尾楼和赤膊墙,提升村容村貌。

“经营增收”模块。以 “共同富裕”为己任,为助力农户增收、乡村振兴搭建“多元化”平台。下一步,将通过与高德、百度、美团等平台合作,多渠道发布农房经营和流转信息,为农村闲置农房资源盘活拓展潜在客户和市场空间。

长期以来,闲置农房大多私下协商流转,没有正规的手续,也没有合法的鉴证。承租人想通过规模流转的形式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却无相关的质押物,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借助该平台,农户可实现闲置农房流转证和抵押证的线上办理,自动推送房屋安全鉴定信息至相关部门,确保农房盘活利用更安全合法。这样一来,农房就可出租、经营、抵押,真正让农民名下的不动产 “动”起来,最大程度实现闲置农房的财产性收益。

眼下,临安区住建局正在牵头攻关完善“决策辅助”模块。围绕“农房全生命周期”,从“人、房、地、业”四个维度出发,利用算法模型分析人流热力、经营活跃度、建房活跃度等指数动态变化,为新型城镇化、公共设施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决策的制定等提供决策参考。

5 彩蛋

村落景区为共富树标杆

临安持续推动农房建设管理服务生态系统的迭代升级,意在强化农房建设的风貌管控,通过农房建设图集引领,使农房建设和村容村貌相互映衬,村庄农房形态、色彩与周边自然环境有机统融合,体现浙西民俗风情。

在规范农房建设的同时,临安还注重保护村域内山体、林地、湿地和水系等自然地形地貌。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历史文脉, 结合农村绿道、农污终端建设,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充分尊重村民主体意愿,充分利用本地工匠、建材、树种参与村庄建设。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和资源,深入把握村庄肌理结构和文化内涵,努力挖掘、培育、做强村庄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景,各显特色。截至目前,临安已共创建了37个美丽宜居示范村落,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1个,市级15个。

在全力推进村庄美丽宜居建设的同时,临安还注重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使美丽宜居村落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等“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庄项目建设和运营,实现村落的景区化运营和市场化运作,推动村落的自然资源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通过旅游业态、文化业态的入驻,把农村沉睡的资本和资源重新激活,吸引走出去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实现“两进两回”(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转化,促进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共富。

今年上半年,临安“天目村落”品牌在京发布,宣告全国首个村落景区公共品牌正式诞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管光前 叶佳裕 万华根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