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布时间:2022-11-03 22:03:31

光明日报讯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①】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中国特色?怎样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今日起,智库版开设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就此进行阐释分析。

主持人: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本期嘉宾:

张占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杨明伟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树华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李志军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

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光明智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请结合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张占斌: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更高阶段的转型变迁,是不断探索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各国都进行了现代化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体现现代化共同特征的一般性,比如对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等的追求,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特殊性。其中,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装上了强劲有力的动力引擎,令其拥有了驰而不息的力量源泉。

杨明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很快选择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最初也是以工业化为引领的,到20世纪60年代丰富为以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始终基于自身国情,以办好自己的事情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方向,同时为世界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可以看出,它首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李志军: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具有5000年文明传承的中华大地,赓续科学社会主义血脉,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一条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因为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现代化进程中才表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打破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路径依赖”,破解了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积极扬弃,源于对苏联现代化的深刻反思,是对西方现代化构成比较优势的现代化。它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

光明智库: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请就此谈谈您的理解。

张树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规定。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巩固国民文化自信的必然举措,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依托,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找准文化根脉、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伟力。

杨明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的目标是“十四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我们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承诺的是“一个也不能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承诺的依然是“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显著区别,就是选择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追求本国繁荣与世界繁荣的一致性、发展自身和造福世界的统一性。我们历来主张同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体现了人类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共同追求,也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李志军: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目前,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到10亿。我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迈入现代化序列,将彻底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规模巨大既是重大挑战,也是显著优势。要消解人口规模大带来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激发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张占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突出强调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要将自然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约束条件;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利用这一基本条件,达到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

光明智库: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做出全面阐释。对此如何认识?

李志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了领导力量、发展道路、指导原则等方面丰富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逐渐认清民族性和现代性、现代化和西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而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表征。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探索中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既有文明形态;它建立在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推进和拓展,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指明不同文明的正确相处之道,深化人类对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

杨明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走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状况的基本设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扛起了实现这个基本设想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摆在突出位置,着重强调“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举全党全国之力让人民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答案。我们主张在办好自己的事情基础上,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弘扬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张树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它拓展了民主渠道,丰富了民主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起到了广泛凝聚共识、创造民主政治“最大公约数”的作用,而且落实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能够极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一致。从实践角度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又需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全球生态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积极履行国际生态治理义务,开展多边合作,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把握好的问题

光明智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做好哪些工作?

杨明伟: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不可分割关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特性与世界现代化共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不能相互否定,也不可各自独行。三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兴国之要。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化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要求,营造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社会生态,把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李志军: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发展”,新征程上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牢这个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牢记“三个务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全面”,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改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重在“坚持”,新征程上必须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3日 07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管鹏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