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正在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的自主创新成果不仅造福本国,也在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发展
中共二十大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和部署,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作为一名工程学家,我对中国产业科技的发展尤其关注。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必将推动中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世界提供更多合作机遇。
在国际工程领域从业40多年来,我从未在中国以外的任何地方看到过如此生机勃勃的技术发展浪潮。我的专长之一是制造机床。17年前我第一次走访中国时,中国的机床工业还不够发达。如今,中国的机床制造企业不仅能生产优质产品,而且开始在欧洲开设分支机构。当前,先进制造技术在中国得到大力推广,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化普及速度前所未见。我曾与德国官员和学者等一起参观中国的一家数字化转型研究机构,亲眼看到中国伙伴在该领域取得的积极进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正在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关键技术领域,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成果不仅造福本国,也在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发展,电动汽车领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企业占据全球电动车电池市场的重要份额,与包括德国车企在内的国际汽车厂商开展紧密合作。我希望西方企业与中国企业加强合作。例如,将德国的机械制造能力和中国的数字能力充分结合,能创造大量合作共赢的机会。
中国不仅追求自身发展,也致力于推动全球合作。9年多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不断拉紧各国经济、技术和文化纽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全球开放合作,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我和德国的一些朋友定期举办活动,向德国民众介绍真实的中国,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各国需要加强共赢合作。我们生活的世界高度互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脱钩断链”等错误做法背离时代潮流,不会给任何国家、任何人带来好处。单边制裁无法化解危机和冲突,平等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面向未来,各国唯有坚持增进共识、携手追求进步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德国同中国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消除绝对贫困等领域作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已成为全球事务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的参与对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至关重要,对华合作应当是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德国工程院院士)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