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时政微观察丨跟着总书记学调查研究·求“深”
发布时间:2023-06-16 23:25:15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20多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南平市光泽县调研。在与江西省紧邻的止马镇杉关村,习近平与几位农民聊了起来。

聊了半晌,乡亲们才知道眼前的人是习近平。

“我们这里不通有线电视,用小锅盖收台,因为靠近江西,平时新闻里看到的都是江西的省长,就是没见过我们自己的省长!”

习近平和大家都笑了。

农民又举例说,因为两省边界地区长途电话不通,要到邻近的江西邮局打长途电话到省内,省内长途变成了省际长途,既多花钱又不方便。

这次调研之后,有线电视和长途电话很快就覆盖到靠近福建省边界的偏远地区。

调查研究“五字诀”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深”。如何往“深”里去?

看得深——“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听得深——“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

想得深——“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

从地方到中央一路走来,重视调查研究、奔着求“深”去,习近平一以贯之。

01 、不只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后院和角落”

2004年3月的一个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坐上了嘉兴101路公交车,调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在车上,习近平和售票员金利君聊天,问起这路公交车的变化。

“现在不管是城里、农村,公交车都由公交公司统一运营。座位多了,车里也宽敞了,沿线有固定的停靠站点,还有规范的发车时间,乘客满意多了。特别是沿线的农民,进趟城比以前方便很多哩。”小金很自豪。

下车后,习近平又走到附近村民中间,问大家现在进城方不方便。

调研过程中,有村民反映,余新镇乍嘉苏高速公路接口处人来车往,希望能安装交通红绿灯。习近平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解决。

从公交车售票员、多位村民再到政府工作人员,习近平带着问题而来,看得仔细、问得深入。

调研中,习近平一般不打招呼、不让人家事先准备,而是直接下乡、下厂、入户,在他看来,要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他们的真实想法。

△2012年12月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

调查研究求“深”,不能只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后院和角落”。

在一次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如果光是看好地方,就难免乐观,感觉指日可待,就会作出错误决策。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因为我们看了心情沉重就遮遮掩掩。”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在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北京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来到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乡亲们展开“火塘对话”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贵阳一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翻看群众工作来访台账,仔细询问“居民们平时都反映哪些问题比较多?”

只有“深”下去,才能将真实的情况“捞”上来。

02、深入群众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

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百姓,不仅能看到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983年夏收后的一天,在河北正定县委工作的习近平骑车来到永安公社三角村村外,十来个人正在锄草、间苗。看到地头还放着几把锄头,习近平就拿起锄头下了地。

干完了活,习近平站起身擦了把汗,跟生产队长说明了来意:“队长,我们是来向大家征求意见的,趁着歇晌咱们一起开个会吧。”

习近平先和大家唠家常,还让大家谈谈正定县将来怎样发展才好。

大伙儿七嘴八舌,“三角村离县城很近,种点经济作物供给县城,不是更好吗?”听到大家的建议,习近平当场表态:“这个问题我们会认真研究。”

不久,多种经营就有计划地在正定全面铺开了。

△今年4月11日,在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枝种植园,习近平总书记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

群众作为面对问题、备受问题困扰的当事人,对这些问题了解最多、体会最深,也往往对破解问题有着独到见解和认识。

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就是从群众中来。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农民工、快递员、乡村教师、餐馆店主、货车司机等都被请进会场。会上的一段话,令大家深受感动——

“大家都处在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最直接,同群众联系最经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感知最真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

近期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调研会”。参加调研的有战略科学家、企业家、科技人员、大国工匠,还有外资企业代表……大家踊跃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凝神倾听。他指出:“经济要持续发展,不要大起大落。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科技、教育、人才。”

调查研究求“深”,就要真正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才能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

03、既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照抄照搬

1930年,毛泽东写《寻乌调查》期间,把当地各类物产产量、价格,各行业人员数量、比例等,都弄得一清二楚。10多年后,毛泽东回忆说:“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

2011年11月,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提到毛泽东寻乌调查的事例:“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2020年3月,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宁波考察复工复产。

在舟山港调研港口运转情况,走进模具公司的生产车间了解生产状况……通过深入调研,总书记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回京后不久,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独成章。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考察。

真实的情况、深层次的问题,有时会被表象所掩盖,只有“深”下去,才能发现新问题,才能探寻到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好办法。

今年3月底,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抓好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调查研究如何真正做到“深”,最关键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百姓,将心比心、用情换情。

“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深入调查研究的“根之所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管鹏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