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吴向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8-18 01:01:36

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表现为人们的价值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价值观,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强调加强价值观的建设、培育和弘扬,提出了关于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标识性概念、观点和看法,形成了丰富的价值观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也是其价值观体系的精髓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价值观中以谁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作为价值标准的问题,是最根本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原则问题,贯穿于价值观体系的始终,决定着价值观体系的性质。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首要方面,充分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地位。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为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价值原则及相关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石。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有着无穷尽的智慧和力量,要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一切造福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公平性,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就要一切向人民学习,牢牢根植人民。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不断丰富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科学理论,并用以指导新的实践,让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想追求。

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的文明图景。要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懈奋斗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为我们如何唤醒“睡狮”给出了答案,指明了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秩序的关键要素,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阐释和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比如,关于民主,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关于法治,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关于公正,指出要“完善促进机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等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同时它也表现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规则、标准。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自觉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价值导向

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这里的理念,实质就是价值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推动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协调既是发展的手段又是发展的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发展就要坚持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要坚持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就要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共享发展就要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实现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价值理念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世界向何处去?我们怎么办?围绕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理念。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从这一事实出发,提出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历史大势,解答了时代之问,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并反复强调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基础上创新性提出的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共享性、生成性时代特征。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确立了成为什么样的共产党人、怎样成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不但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骨,也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共产党人价值观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贯穿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决定着党内政治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这一命题,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科学回答了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问题。

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要站稳人民立场。要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职责。再次,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准则。忠诚老实,就是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公道正派,就是秉持公心、克己奉公,为人正派、公正待人,处事公道、公正用人;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崇尚实干,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清正廉洁,就是严守规矩、坚守底线,心存敬畏、慎重用权,慎小慎微、严于律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立场、价值准则,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弘扬和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相互联系、彼此贯通的价值观体系。这一价值观体系,从价值层面回答了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价值观的坚持、运用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爱国主义与胸怀天下的统一。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价值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核,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党建网   作者:吴向东   编辑:管鹏伟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