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加快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 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
发布时间:2022-03-27 10:40:37

创新、策源地、科创制高点,成了今年市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

“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核心+基地+网络”的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协同攻关体系,加强国家实验室及国家实验室基地群建设,举全市之力加快科创高地建设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

这一重要举措和发展思路,得到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们的热烈关切和讨论。

突出高质量融合发展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鲜明标志

如何进一步提升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策源能力?如何占据科创制高点?如何厚植创新活力之城新优势?

市人大代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理委员会主任李玲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紧紧咬定建设“创新策源地”和“高水平现代化引领示范区”的目标,突出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大走廊体制架构、重大规划、创新资源、产业发展、审批服务、资源要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八个方面充分融合。突出科技创新,聚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为浙江、杭州争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提供支撑。

事实上,目前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双高”发展态势、创新策源能力、重大项目建设、人才工作首位度以及未来社区建设方面都已经显著提升。以创新策源为例,2021年城西科创大走廊共有23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总数的61%;荣获全省唯一科技大奖和119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2021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4项,占全省总数的63%;获得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147项。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

李玲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勇毅扛起“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使命担当,以更高站位推进大走廊融合发展,以更大格局推进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以更高标准打造创业创新生态体系,以更大手笔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以更大力度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团队,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大走廊的贡献。

突出文化和生态

建立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空间规划体系

“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更需要发挥生态和文化的资源禀赋,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空间规划体系。”在市政协委员、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设计中心主任黄文柳看来,城西科创大走廊坐拥西湖和良渚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独特的文化、生态资源和创新城市发展的空间特质,“是杭州打造‘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鲜明标识。”

针对生态文化体系建设,黄文柳认为,城西科创大走廊东接西湖、西溪以及和睦、五常水乡,北接良渚,是实现双西合璧、展现良渚文化的重要空间,“要紧紧依托这种地域特征和自然环境特点,打造富有诗意的创新环境;同时也要通过公共空间的塑造和地域文化的传递,实现生态和文化的综合效应的叠加,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新载体和创新氛围。说到底,就是要在生态上留下文化的韵味,在文化上留下生态的底色。”

不仅如此,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创新活动和创新人群的需求更为丰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黄文柳关注的重点。

“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人群具有高知高新的特性,还集聚了不少国际人群,他们对于公共服务设施都有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子女就学的需求和体育锻炼的需求,这些都是影响大走廊创新环境的重要因素。”黄文柳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针对性地规划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品质,丰富的文体休闲活动,便捷的交通出行效率,多选择的租赁住房等空间与设施,“特别是需要统筹平衡好基础教育设施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的休闲文化体育设施,让这些来自各地的年轻人都愿意留下来。”

突出“产城人科”融合

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联合创新体

不仅要抓好生态文化,更要加快产业平台“产城人科”深度融合发展。

“要进一步重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富阳片区的联动发展。”市人大代表,浙江永耀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建明介绍,“下一步,我们也计划在城西科创大走廊‘十四五’规划明确的30平方公里联动区基础上,借鉴其他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与主廊道的联动发展,做好工作机制、建设机制、审批服务机制等顶层设计,通过产业平台共建、实验室共享、产业链共配等方式,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提升富阳片区在走廊内的产业关联度、创新融入度、城市匹配度。”

在市政协委员、西湖区科技局局长杜昊看来,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联合创新体也是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做强核心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力,谋划大走廊的联合创新体建设,发挥浙大、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科研能力,形成标志性科研策源成果。”杜昊认为,不仅要进一步做大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招大培强,建立高端产业集群,而且还要进一步整合三区合力,市统筹,区主动,以科学的考核方式,激励主体,协同共进。

此外,杜昊建议,“还要不断发挥政府对科技行为和科技资源的组织作用,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加大科技财政的投入,对标北、深、广、沪,在科技领域敢投,愿投,多投;加强招商引资中科技的浓度,提升新增市场主体中科技企业比例。”

突出人才和平台

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

“随着之江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南湖科学中心提速建设、中法航空大学落户、阿里达摩院建设不断推进等重大平台在科创大走廊落地发展,科创大走廊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市政协委员、之江实验室科研发展部副部长陈志伟认为,新的发展阶段亟需新的创新发展平台。

“持续加大三大科创高地领域的基础研发投入,推进更多名校名院名所落户,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厚植智能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土壤。”陈志伟同时建议,加快提升人才、资金、数据、设施设备等资源要素的创新活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多元的市场主体投入基础研究,同时优化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加速资源要素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中快速流动。

人才,是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的核心动力之一。

“推进科创大走廊能级跃迁,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推进南湖科学中心建设,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主体申报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并通过这些创新平台吸引更多人才。”陈志伟认为,要加快引进国际高端人才,通过创新的机制打动人,大项目吸引人,大平台留住人,大科学计划聚人,不断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程鹏宇 记者 朱晶晶   编辑:高婷婷
2022年杭州市“两会”将于3月底正式开幕。杭州网推出“2022年杭州市两会”全媒体报道,专题包含两会消息、两会直播、提案议案等栏目,结合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做好2022年杭州两会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