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用好实战导向“指挥棒” 奏响两项改革“奋进曲”——杭州支队全力推进初战联战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9-11 14:44:23

今年以来,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消防救援局“北京会议”和总队初战机制改革部署要求,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靶心聚焦灭火救援主责主业,强力推动智能接处警、智能指挥和全国“一张图”系统建设应用以及联合作战关键通信装备配备,在探索“以信息化推动消防指挥体系现代化”新路径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现代化指挥系统、大队独立接警模式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参与“试验田”标准制定以及“骨干团”破题攻关,精心打造初战联战“两项改革”关键通信装备应用交叉互评示范示教,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提供了示范样板。

在系统建设提升方面。支队充分利用技术积累与系统建设传承,持续推动智能接处警系统更新迭代,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在已开发装备动态管理系统基础上和智能指挥系统对接,实时预估所需装备缺口,提前研判,同步进行装备补给调派。针对目前消防救援人员在日常出警、巡检熟悉、作战训练等未在各业务系统有效形成个人轨迹关联,系统轨迹只记录到队站,无法记录到队员个人,完善作战人员全流程管理系统,改造后为有效发挥大数据背景下精细化考评复盘、实力画像、战力分析等提供数据基座。

在交互反哺模式方面。支队以智能化、模块化推进两项改革建设,建立了“3+1”系统运行交流机制,每月组织指挥中心、信息通信处、基层队站骨干、系统厂家等开展业务双向学习交流。第一时间收集响应改革问题和建议,业务部门提出对系统应用优化建议和实战新需求,系统厂家提出可更高效支撑改革推进方案措施,双方开展交流碰撞、研讨分析,提升规程改革和系统建设交互反哺效能,并每季度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强化系统运行数据分析反馈。系统运维单位每周提取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后台采集记录各项轨迹及关键环节数据,为战评总结、复盘推演、流程优化等开展提供分析数据依据,有力支撑改革效能研判。

在作战场景探索方面。支队积极探索“大融合”应急通信理念,深化跨部门应急通信联合作战能力,充分探讨与公安、交警、急救、公益、民防和媒体可用通信资源,将预警预告、宣传公告、政府指挥调度、传达指令、数据整理、传输情报等内容作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所需资源打通接入渠道,通过突破政府部门“信息孤岛”,形成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共同工作机制。并在应急通信技术上做好装备更新,形成以卫星通信、宽窄带网络等门类齐全、多元多维、空天一体化的立体通信保障机制。

一方面,积极培养无人机飞手,并利用现有培训场地率先完成了无人机训飞基地建设。内容包括无人机文化展示区、救援模拟飞行操作区、FPV(穿越机)飞行体验区、“高低大化”和森林火灾、地震、洪涝等灾害场景虚拟仿真训练场。另一方面,先行先试形成“无人机+高喷车”超视距射流应用操法,以地震、洪涝,水域救援为背景开展无人机精准抛投、无人机照明、喊话合成操实践探索。

在数字战场应用方面。支队致力于科技化、智能化新型设备和关键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已有无人机建模数据资源应用,凸显指挥调度“一张图”分析研判、预判预警、辅助指挥决策作用。同时,将已有数据整合本地化部署,逐步开发桌面推演场景应用、案例复盘场景再现、总结提升场景优化。

一是强化信息数据采集。通过不断优化无人机管控、城市高点监控、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等系统功能,为精准指挥决策提供支撑保障。根据《2023年浙江省消防救援工作要点》,为实现灭火救援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和人员、车辆资源“空地一体化”融合要求,拟建设支队级无人机机巢管控平台,该平台包括可适配现有无人机型号及相关管控软件。

二是整合优化数据共享。在遵循统一技术要求基础上,实现对全市无人机、智能机巢统一管理和调度,通过数据共享交换方式,采集、整理、清洗、融合已建其它消防智能化系统相关数据,形成涵盖全市消防无人机机巢运行情况、无人机信息、飞手人员信息实战化应用平台。

三是建强空天装备领域。现已选取临平大队作为第一批无人机机巢应用试点单位,有序推进无人机机巢网格化部署,逐步形成无人机点线面“天眼”集群网络,为力量调派和决策部署提供关键依据。通过建设无人机机巢、无人机训飞基地,调用高清卫星地图,逐步构筑信息展示、指挥调度、决策分析可视化智慧消防一张图,实现一屏统览、一屏指挥调度、一屏决策分析,全方位提升“空地一体化”信息协作保障能力。

在通信装备建设方面。支队积极建立应急通信装备全使用生命周期保障制度,从通信装备采购计划制定到配备使用、日常维护、使用年限,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通信装备使用教学。通过学习掌握装备使用手册及各项参数,着力解决装备配而不用、用而不精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强应急通信装备维护保养。联系相关厂家开通一站式通信器材维修热线,通过统一维修、统一售后模式,储备装备常规关键配件,解决基层单位自行送修进度偏慢、简单问题返厂等问题;三是加强通信装备配套专项经费落地。通过明确年初预算及专项经费争取,确保高精尖装备使用年限最大化。始终紧盯数字化通信队伍目标导向,分阶段配备单兵综合定位、语音,自组网、图像自组网、降噪耳机共计243套1170万,为实现“数字化、透明化”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两支队伍联战方面。支队积极对队伍融合联动机制开展探索,细化相关联战举措。随着国家消防救援局浙江机动队伍筹备组入驻杭州办公,支队与筹备组联合制定现场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初步建立超短波联络机制,确定固定联络频点,运用语音自组网将两支队伍对讲机频道互联互通,形成现场联合作战指令通道。此外,在初战环节上,协助筹备组建立网络基础环境,制定灭火通指挥平台(森林消防内部平台)与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数据交换方案,为两支队伍联战机制形成平台数据支撑。

萧山大队:以“一短三快”为切入点,答好“初战打赢”新考卷

萧山大队以初战打赢为突破口,以“一短三快”为切入点,开拓视野、转变观念,细化思路举措,始终紧盯队伍能力提升和处置流程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反应灵敏、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指挥体系。在调派时间上求突破。优化接警调度员岗位练兵方式。采取“以老盯新、以快提慢、以强带弱”举措,严格落实警情接报、要点询问、指令下达、跟踪回访等程序,明确接警后第一时间开展“预先调派、等级调派、多点同调、多线并进”力量调派规则。加强多种形式力量联勤联动工作。主动对接区政府(企事业)专职队、微型消防站等救援队伍,纳入指挥中心调度体系,固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最大限度提升接警调派速度。在闻警出动上抓实效。牢固树立“闻警预调,全员即动”执勤备战理念,保证警情预调派命令时警铃、警灯、车库门同步响应,对消防员日常训练、操课等集体活动秩序和生活状态进行科学调整,重点对当日值班首车指战员活动区域进行明确,优化登车路径,尝试调整战斗服架设置以及着装登车出动模式,随时保持快速出动准备,确保一旦接到调派命令,能够立即着装登车,最大限度加快出动速度。在力量到场上谋创新。优化管界划分、强化交通道路环境调研熟悉和车载北斗、移动终端导航等技术应用。立足“安全行驶、快速到场”原则,深度应用高德地图“一路护航”功能,合理选择最佳行车路线,避开拥堵、狭窄、限高、封闭等路段。加强警灯、警报、短笛、喊话器等车载示警设备使用,遇有堵车情况第一时间联动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疏导、道路管控,确保消防车行驶途中“畅通无阻”。

桐庐大队:破解“三大难题”,助推初战机制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桐庐大队狠抓措施落实,着力破解“三大难题”实现多维支撑,全力助推现代化指挥系统初战机制改革工作走深走实。建强指挥中枢,破解责任落实难题。积极创新调度方法,在现有接处警系统上创新“首轮调度出动、次轮完善信息”调度法,即首轮接警初步了解地址、灾情类别后直接调度消防站出动,在着装及登车过程时再详细了解灾害发展情况,接警时间缩短了近15秒。进一步着力规范值班值守,实行双人双岗值班制,分别建立队站警情调派群,调派警情同时将电子出警单发送到相应队站警情调派群,做到实时推送要点、实时跟踪行动、实时提醒风险,指挥直达一线。目前,大队共配齐3名接警调度员,新聘接警员接收不少于3个月岗前培训和岗位实习,采取“理论+操法+实战”训练方法,提升接警人员综合素质能力。此外,大队逐步健全完善机制,主动将指挥中心融入社会大应急体系,充分借助县应急、公安、交通、气象等相关部门资源平台,建立常态化应急联动、会商研判、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类灾情、警情、舆情信息自动关联和提取,提升联动效能。狠抓执勤秩序,破解意识淡薄难题。狠抓落实作战编成,下辖队站着力采取“1+X”作战模式,以“1泵1枪+X”作为各类灭火救援最基本的作战单元,执勤力量不少于14人。一方面,适时调整作战力量,配齐配强一线执勤力量,下辖各队站针对人员轮休、公差等实际情况,利用交接班时间调整作战力量。另一方面,全面规范执勤备战秩序,不断加强接警出动登车训练,主战班将战斗服摆放至首车,实现人员车内着装。同时,每周组织开展1次不定时、不定位拉动训练,并在营区设置60秒倒计时语音提醒,以多举措持续助推现代化指挥系统“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工作提质增效、掷地有声。规范行动安全,破解提示不当难题。瞄准靶心,全力做到快速处置、科学救援、作战安全。一是始终保持高效实时指挥。下辖各队站通信员随首车出动,通过通信员引导、地图导航和询问报警人等方式,及时推送路况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安全快速到达现场;出警途中,第一时间通过查阅单位信息卡、灭火预案,电话询问报警人或指挥中心推送等手段,快速掌握单位及灾情信息。二是始终确保灭火救援行动迅速。到场后,灵活运用战术方法,第一时间抢救人员生命、控制火势蔓延、防止灾情扩散;战斗展开中,在确保人员着装规范安全、风险评判全面情况下,出水扑救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三是全面狠抓落实作战安全管控。救援现场严格按要求设置安全员,指定观察哨、出入口管控等辅助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力量部署,按照1:1比例配备紧急救援小组数量和待命位置;安全员通过外部观察、仪器检测等方式,快速评估现场风险,并检查、督促和提示参战人员落实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记录和掌握进入危险区域人员数量、空气呼吸器压力、作业时间、作战位置及作战任务等信息。

来源: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作者: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