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低保年标准首次全面突破万元、率先探路地区间养老服务差距、全面推进慈善事业转型发展……记者从2月15日召开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获悉,过去一年,我省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公益慈善等政策供给,民政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兜底保障的底线,直接关系着共同富裕的成色。去年我省稳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社会救助对象逐步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在册低保等困难群众共78.85万人,各地低保年标准首次全面突破万元、位于全国省区第一。此外,杭州等地还通过低保标准市域同标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让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截至目前,除金华外,杭州等10个设区市均已实现低保标准市域统一。
如何让共富成果惠及更多老年群体?浙江也作出有益探索。着眼优化调整城区养老机构布局,我省创新实施“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计划,在老年人集中居住区培育更多微型养老机构,进一步破解城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远郊养老机构空置率高等难题。此外,我省还通过“海岛支老、一起安好”行动破解区域间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难题,助力舟山偏远海岛7万名老人共享杭州、宁波等地优质养老服务资源。
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去年我省全面推进慈善事业转型发展,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截至去年底,我省11个设区市均实现慈善信托全覆盖,慈善信托资金总规模达11.51亿元、居全国第一;各地爱心人士踊跃参与“慈善一日捐”活动,全省共募集善款3.2亿元。
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今年省民政厅将持续推动重大改革创新,加快打造“浙有众扶”“浙里长寿”金名片,率先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具体将持续完善救助对象精准识别和预警机制,积极争取养老服务领域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及慈善税收优惠政策等,为共同富裕社会体系下的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省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