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城市”,持续打造城市区域更新样板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市建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初心。
五年来,杭州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市城中村改造“上半篇文章”胜利收官,基本完成主城区246个城中村的改造,不断补齐杭州国际化大都市短板,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动老小区功能完善、空间挖潜和服务提升。
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新建农房7.65万户,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1228户,实现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动态清零;
持续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4个和美丽乡村325个;
全市小城镇的整治任务提前完成;
有力推进“蓝绿交织、水城共融、覆盖城乡”的绿道网建设,市域范围内已建成八大类型绿道网络3713公里,主城区建成区已实现5分钟步行可达绿道网;防洪排涝格局基本形成,配水区域水循环基本畅通,河道水质大幅提升,河道通航网络和滨河系统网络基本建成……
“人民城市”建设不止步,“十三五”成绩亮眼,“十四五”底气更足。
新的五年,市建委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治理,建设更加包容、更有温度、令人向往的城市。
起步即冲刺。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持续深化,完成民生实事老旧小区改造211个,改出了民生温度,改出了实践范本;
回迁安置不断提速提质,完成民生实事回迁安置12203户,5年及以上有安置意愿的在外过渡户8609户全部回迁安置,老百姓住进了“优质房”,圆了“安居梦”;
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未来社区建设统筹实施,成功申报首批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37个,推出122个市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列入省级试点项目11个,省级创建项目45个;
打造美丽城镇市级样板31个,省级样板17个,创新实施美丽城镇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发展师、体验师“四师”制度;
绿道建设持续推进,新建改造健身绿道1157公里,总里程达4200公里,顺利完成“双千计划”……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围绕“打造城市区域更新样板”,市建委将实施新一轮大城北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博物院-炼油厂、运河湾、杭钢工业旧址公园、浙江云数据计算中心和城北中央商务区5个重点片区为中心,推进规划落地、路网建设、水电设施、民生改善、生态修复五大攻坚战,加快打造十大标杆项目,提升大城北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集中度,重点推进大运河生态艺术岛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打造“地下空间高品质开发利用样板”,全市将统筹推进12个重点区域5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地下管廊前期研究25公里,续建11公里,完工20公里。
聚焦“打造全省‘浙里安居’市域样板”,市建委将精心打造“六有”宜居小区,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改造老旧小区900个,其中2022年将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0个;锚定“2024年全面完成既有在外过渡户回迁安置”目标,加快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和回迁安置进度,2022年将完成在外过渡回迁安置10000户以上;探索党建引领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将未来社区打造成为共富示范区基本单元,2022年推出市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100个以上,确保创建的质量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施力“打造山清水秀人居环境样板”,市建委在今年启动了“运道”等精品绿道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市域“两轴两连九射多环”绿道空间结构,新建改造绿道300公里;持续深化河道综保工程,统筹实施“一主线五领域”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建设为民,步履不停。市建委将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擦亮杭州“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名片,以高分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践行“数字改革”,扎实推广行业数字监管应用
数字化改革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也是提升城乡建设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
五年来,杭州城乡建设改革创新不断突破。
“十三五”期间,市建委在行政审批、重点项目推进、建筑行业管理、工地质量安全、消防审验、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多个领域推动数字化改革工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从流程再造、联审联办、“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多维度创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实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上线了“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系统”,基本实现“全国领先、全省示范”,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经验”。
审批速度更快了,行业治理水平也更高了。
在建设工程管理方面,市建委推进以工地实名制、远程可视化和在线监测为重点的“智慧工地”建设,打造覆盖“政府、企业、项目”三级的智慧管理服务体系,整合工地监管信息平台,有效保障了生产安全和施工文明;积极推进全省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试点,开发上线了工程建设数字化“1369”管理体系。
建筑市场监管“数字化”应用也不断深入:出台实施包括招投标管理“一盘棋”政策,打造“电子化招投标管理系统”,集合电子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招投标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功能。
数字化改革也在城市风险防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路面塌陷这一地下隐患痛点难点问题入手,市建委利用CIM基础平台开发“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构建实景三维底图,在十城区试点地区实现地下隐患因子三维可视,动态预警路面塌陷隐患,努力推进地下隐患发现、控制、处置破题。
群众和企业也正切实享受着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美好生活场景——
施工许可证办理小时制、联合竣工验收时间缩减70%以上。在杭州办理建设项目审批,从数月、数日到数小时、数分钟,不断提升的速度,“店小二”般的服务,成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城建注脚”。
审批“足不出村”,选房“身临其境”,生产生活服务“一键直达”。村民们刷刷手机,像“逛淘宝”一样选图纸、看房型、查看建房进度;打开“乡村小脑”,智慧停车、智慧养老、办事指南等功能不断加码;点击绿道智慧管家小程序,周边智慧驿站等服务设施、绿道近期的休闲健身活动信息一目了然 ……
越来越丰富的数字应用落到实处,越来越深度的变革推动治理升级,城乡共享数字发展红利,智慧城市变得触手可及。
数字化改革要下“绣花功”,“十三五”锐意创新,“十四五”接续前行。
“我们将立足数字赋能高效管理,持续建好用好一批管用实用的多跨应用场景,用‘数智+’赋能行业监管,实现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常态化,切实防范和治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各种风险隐患。”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推动数字化改革走深走细走实,坚定不移防风险除隐患,继续在扩展地下隐患智防应用,持续深化国家“新城建”试点,实行在建项目安全文明在线监管,加强工程质量智慧监管,深化建设工程实名制管理,不断探索推动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杭州经验”。
助力“共同富裕”,聚力打造城市范例城建样本
迈入共同富裕的发展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高品质需求,对城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城乡住房更宜居、城乡风貌更优美、城乡功能更完善和建设管理更精细。
五年城乡建设的累累硕果,为新使命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城乡建设如何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答案见于行动之中:以高质量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以城乡风貌大提升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
在与村民群众紧密相关的农房建设方面,市建委将继续深化农房建设“一件事”,不断推动杭州农房建设智慧管家系统迭代升级、覆盖广泛、覆盖面拓展,培育别具特色的农房风貌提升景观带和精品村,促进农村建房领域融合发展,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落实农村工匠在线评价机制,让人民群众挑选“称心的房”、建造“放心的房”、住上“顺心的房”和拥有“致富的房”,打造宜居宜业农房建设全国样板。同时,进一步推动《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立法,为高质量乡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市建委将深入落实以“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为内容的“五全”理念,全面推开“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力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以及日处理能力200吨及以上处理设施水量、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形成农村污水治理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农村污水治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互补的新格局。
锚定“全域美”目标,市建委今年将着力推动美丽城镇建设三年计划收官,计划建成市级美丽城镇20个以上,其中省级样板10个以上,确保全市三年累计建成市级美丽城镇60个以上,其中省级样板30个以上,其他小城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要求。
作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标志性工程,城乡风貌整治提升也将是未来五年杭州城乡建设的一大重点。
目前,杭州市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的规划蓝图已出炉。围绕“湿地水城、诗画江南、风雅钱塘、创新天堂”的高定位,市建委将以系统重塑的新理念促进城乡风貌大提升,充分发挥市级统筹指导作用,重点对影响市域城乡风貌整体格局、品质的关键元素和跨区域、跨流域、跨领域的风貌建设进行统筹,以系统之力打造系统之势,切实推动杭州城乡风貌新生,多元板块精彩纷呈。
2022年,市建委将着力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市域样板,建成10个左右市级、5个以上省级城市风貌样板区,打造6个左右市级、3个以上省级县域风貌样板区。
征途漫漫,惟有实干。
“我们将抢抓‘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以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带动乡村振兴,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落到实处,将以高质量建设助力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打造更加包容、更有温度、令人向往的城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作出城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