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从杭州出发,一路向西南,我们的目的地——庆元县屏都街道。
地处浙西南偏远山区,这里的交通曾让人望而却步。如今,长深高速开通,屏都到丽水市区的车程缩短到2小时;“绿巨人”沿着衢宁铁路来到家门口,山里人也坐上了动车。
一同驶入快车道的,是屏都人的好日子。
“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2007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这里留下的叮嘱,屏都干部铭记在心。穿行屏都,处处感受到他们“加油干”“莫等闲”的冲劲,为这个“城市新区、产业新城”打拼。
大山深处,星星点点的梨花含苞待放。屏都,正奔跑在共同富裕路上,迎来山花烂漫的季节。
民生改善
山里人的幸福底色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新建的“康馨家园”敬老院被绿水青山环抱。2016年启用以来,这里已有165张床位,引进了专业护理团队,结对医院提供医养服务。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敬老院为老人亲手炒菜的画面,至今定格在人们心中。
82岁的孤寡老人叶忠达说:“那天,我也吃上了省委书记亲手炒的菜。现在敬老院的生活越来越好,有了空调、洗衣机,每顿吃健康餐,看病住院能报销……感谢党,感谢总书记!”
“努力在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上下功夫”,习近平同志当年对山区干部的谆谆嘱托,已内化成当地干部的信念,不断加强“技能型政府”建设,努力让山区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早已搬进崭新的安置小区同庆新村,洋背村村民吴礼东还在感慨生活的变迁“快得像坐上了动车”,一家四口告别低矮的泥房,住进了4层小楼。他说:“我做点小生意,一年收入有十多万元,出租房子每年还有三四万元,日子可不比城里差!”
民生改善,是山里人共同富裕的幸福底色。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屏都街道克服山区资金紧张的困难,把改善民生当作头等大事,优先安排民生项目投入。实事一件件办成、项目一个个落地,百姓的生活更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
去年3月,被屏都人称为“十米路”的民心路终于拓宽了。这条200米长、连接八都大街和中心街两条主干道的小巷,宽仅三五米,却建有卫生院、菜市场等设施,导致人流车流时常拥堵。为拓宽小巷,街道干部做规划、跑征迁就忙了半年,改造成一条10米宽的马路。“现在这里再也不堵车了!”附近居民开心地说。
随着屏都第一所公办幼儿园落成,千家万户的孩子入园烦恼化解了。针对山区学前教育短板,当地投入1600万元,通过改造腾换出的原小学校园,改建成一家公办幼儿园,可以招收12个班360个孩子入学。今年9月起,山里娃就能在家门口上优质幼儿园了。
屏都街道办事处主任柳昌海算了笔账,这些年来,街道把80%的财政拨款用于民生改善,仅2021年就完成各类民生项目投资近5500万元。污水支管网改造、屏都小学和菊隆中学迁建、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在屏都,公共设施、文化教育、市政道路、社区服务等日益完善。
变化,同样出现在高山之巅。
目前,庆元正在抓紧实施生态搬迁工程,在屏都街道的“黄金地段”下宅洋,一个投资8.23亿元、占地180亩的安置小区正在规划建设。“我们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了高山村的搬迁村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张炉均展开手中的规划图介绍,屏都及周边乡镇的4000多名生态搬迁村民将在这里安家落户,一定要让他们搬得下、住得好。
山里人憨厚的笑容似乎在告诉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跨山联海
探寻生态产业新路
山区共同富裕,关键在产业。
“一朵菇、一根竹、一支笔”,勾勒出庆元绿色生态工业图谱。立足当地丰富的农林资源,屏都正探寻一条绿色生态工业发展之路。县委书记蔡昉介绍,依托食用菌、竹制品、铅笔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庆元要再创生态工业发展新优势,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范例”。
屏都综合新区,这个全县最大的生态工业园,因此担负起特殊的重任。这里,不仅是屏都产业发展的主平台,更是全县生态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山区工业正在告别“低小散”。眼下,屏都综合新区正重点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引进现代制造业,构建全覆盖的三大主导产业体系。
庆元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叶积地告诉我们,整个工业园区已形成较完整的铅笔产业链,制笔数量、笔芯产量、铅笔专用漆、软化板4个领域为全国单项冠军;食用菌产业已是省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竹木制品加工、贸易、服务等企业齐全,竹产业专项产品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的单项冠军企业就有6家。
目前,入园企业14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7家。2021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亿元,带动就业1.4万余人。
高新企业在大山深处涌现,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加紧转型。浙江九川竹木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松珍告诉记者,园区引导企业引进新技术,九川竹木这几年加快数字化改造和提升产品创意,一条产值上亿元的生产线升级后,所需人力从两三百人下降到不足10人,产品也向高端精品转型,开始发展竹木全屋定制业务。
崛起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工业,产业链也在不断延展。在庆元“土生土长”的浙江安益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全县90%以上的彩铅企业供应环保漆。总经理刘丽君介绍,企业2020年搬到园区后,打造了全新的智能化车间,研发生产环保型胶粘剂,为园区竹制品企业提供配套材料。去年企业产值翻番,人均生产产值达260万元。
山区的产业蝶变故事,正在持续书写。
最近,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庆元“一县一策”发布,生物科技产业将是山里的下一个百亿产业。在屏都综合新区,生物科技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中,20栋标准厂房已全部结顶,将成为培育生物科技产业的摇篮,打造浙南闽北最大的生物科技产业集群。
跨山联海,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屏都有了更大的雄心。
带动共富
练就最好的服务本领
锥栗林下,早春种下的黄精,正将根系扎向大地更深处。街道干部吴万乔也把根扎到了群众中间,他帮农户做强基地的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
早在几年前,对中草药种植一窍不通的农户叶传盛,新建了一个林下药菌复合经营基地。当时身为农技干部的吴万乔见状,每个月要跑老叶的基地好几趟,遇到各类难题商量着想办法,还不时请来专家指导,使老叶从“门外汉”变成了国家级土专家。在吴万乔帮助下,基地上了轨道,如今千亩中药材年产值超千万元,旺季时雇佣劳动力120余人,还带动40多户农户种植。
“提高基层干部直接服务群众的本领。”习近平同志当年的期望言犹在耳。对山区干部来说,进入新时代,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就是最好的服务本领。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更多“不可能”在山区成为现实。
为让年轻干部更快地学技术、强服务,近年来,屏都以乡村振兴讲习所和技能型乡镇政府实训基地为阵地,成立了“官山头甜橘柚”“蔡段食用菌”“坑里文创”等一批技能型干部体验基地,2021年先后举办项目生产、农业技术、文创旅游等方面培训120余期。
时下,春梢萌发,海拔800米的官山头甜橘柚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给甜橘柚修剪枝叶。百丈村党支部书记练启姿带着我们盘山而上,这片山头以前散种橘子,效益一直不高。
农户的烦恼,成了街道干部的心事。他们邀请农技专家专程前来调研,发现高山村适合甜橘柚种植,于是多方联系引进杭州的蓝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街道和村干部还帮助流转土地、申报项目,建起500亩甜橘柚基地,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如今,基地不仅盘活了零散农地,带动周边40多户村民开展标准化种植,还每年给务工农户发放工资100万元。
依托技能型政府实训基地,屏都首创的技能服务日活动,已累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一批批年轻干部握紧了手中的“接力棒”,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成长起来。街道干部吴善惠笑称,自己从一名基层工作的“小白”,跟着“老乡镇”边学边干,几年间成了乡镇工作“百事通”。他说:“发展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干什么。”
另一名90后街道干部吴秋姿的故事,也许预示着山区更美好的明天。作为浙工大博士研究生,去年毕业时她作了令人意外的决定——回屏都老家当一名街道干部。快一年过去,吴秋姿越干越有滋味,现在还当起了浙江安益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驻企指导员,隔三差五下企业了解需求,一起钻研绿色环保新材料。经她牵线,企业最近和浙工大的博士团队合作,攻克新材料成分分析难题。
“山区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发展的希望所在。”吴秋姿深信:待到山花烂漫时,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一定会在大山深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