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裁剪出一树树柔嫩的绿丝绦,在一丛丛花的“怂恿”下,欢畅地舒展。一排排像积木一样整齐有序的农居,就“生长”在这春意盎然的花园里。作为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萧山梅林村逐渐展现出一张“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一体的乡村新图景。
无独有偶,淳安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培育乡村度假、精品民宿、农事体验新业态,2021年旅游总收入154.2亿元,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富阳区万市镇推出“家庭三色管理法”“万事好商量·五色工作室”等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基层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关于乡村的未来,人们有无限的畅想。而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杭州人关于诗和远方的美好梦想,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数智、高质量、“共富”……这些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具体该怎么落实?杭州有明确的目标和举措。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了解到,目前,《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杭州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已相继印发,为下一步农业农村工作擘画了崭新蓝图。
根据《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杭州将在未来三年,打造农业产业大脑10个以上,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重点产业,新建综合示范型未来农场10家以上,建成特色提升型未来农场30家以上,培育一批数字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大脑,就是依托政务“一朵云”和“三农”数据仓,实时导入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农业生产物联感知数据,融合智能模型、算法、工具,以数字化、图谱化、适农化输出形式为农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服务提供全链条分析预警、辅助决策、在线指挥等“脑级应用”,通过“一脑集成”,驱动未来农场分布式、数字化、机械化生产。
在农业产业大脑的牵引下,杭州的农场、渔场、牧场将迎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智慧化改革。
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无人化或少人化。未来,数字农场将配备更多自动化育苗设备、无人机等植保作业装备、流水线加工作业设备、采收分拣作业装备和巡检、运输机器人、收烘加工等智能农机装备;数字渔场也将探索无人养殖模式,促进水产养殖设施化、高效化、优质化、智能化;数字牧场则要建设标准化工厂化养殖设施,配备先进的自动喂料、自动供水、自动环控、自动巡检、自动清污、自动捡集蛋(蛋鸡)、自动挤奶储运(奶牛)等智能设备,全程或关键环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饲养和管理。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杭州定下“东部率先、西部争先”分类目标。力争到2022年,东部(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区) 75%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西部(富阳区、临安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全部实现“5030”目标。2023年,东部全部村经营性收入率全省之先达到100万元;西部75%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2024年,西部全部村实现“8050”目标。
落实举措主要有盘活资源资产、推行村庄经营、拓展经营范围、推广飞地抱团等。《杭州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要积极引导工商资本、社会组织、乡贤等各类市场主体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参与组建乡村经营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体验、健康养老、休闲度假等新型业态,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探索开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和农业众筹等新模式,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行动计划还要求,截至2024年,每个区县协作组要至少建设一个“飞地”物业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另外,根据《关于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的通知》,杭州还将以强企、强村(社)与帮促村精准结对为载体,创新开展资源对接、合作开发、市场拓展等互利共赢活动,积极打造新型帮共体,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目标是在未来四年,使结对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