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诸暨是一片红色热土,有17个乡镇(街道)被省民政厅认定为革命老区乡镇(街道),共284个革命老区村(居、社区),每一个革命老区村(居、社区)都留有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这些年来,许多革命老区村(居、社区)大力挖掘红色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老区独有的红色资源、绿色禀赋正以文旅为载体,将村居经济带上发展快车道。
这几天,同山镇丽坞底村的田野里很是热闹,成熟的枇杷挂满枝头,村民们忙着采摘。“我们手机上收到了很多订单,这几天每天都在忙着配货。”村民许胜利高兴地说。
丽坞底村是诸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被称为“诸暨的延安”。从这片土地上,走出了7位革命烈士。
近年来,丽坞底村谋划红色乡村旅游升级版,依托原有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把生态休闲旅游和红色资源结合起来,获得了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等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
如今,丽坞底村的水果、同山烧、民宿产业,也随着红色旅游拓展了销路。村民种的樱桃、枇杷、杨梅、红心李、橘子等,引得大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水果成了丽坞底村的“致富果”。游客多了,吃饭住宿的客人一批接着一批,同山烧也畅销了。
2021年,村内共接待省内外游客(团体)10余万人次,农户增收350多万元。
“作为革命老区的党支部,我们更要发扬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带领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丽坞底村党总支书记寿建生说。
在一张张老照片上,我们看到了老区昔日的旧貌。马剑镇石门村的村民回忆说,之前为了把山里的农产品背出去卖,要走好多天山路,他们为现在老区的迅速发展而欣慰。
1948年,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在石门村成立。石门村被龙门山脉环抱,在战争年代这是与敌周旋的最好屏障,而在和平年代反而成了发展瓶颈。很长一段时间,石门村苦谋出路而不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石门村人萌生了一个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计划。热心乡贤杨成军通过走访考察,为石门村总结提炼了“一湖、二古、三文、四瀑、五溪、六岗、七奇石”的旅游资源。
于是,石门村合理布局发展新路径,推动红色文化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红色研学游、绿色生态游、乡村特色游、民宿体验游、水果采摘游。去年,石门村接待游客上万人次,依托红色旅游和民宿经济,创收80余万元。
眼下,风光正好,石门村在今年“五一”小长假迎来了第一波游客小高峰。“今年,前来露营的游客很多,民宿的生意还不错,马剑美食也受到了欢迎。”国顺民宿负责人朱国顺说。各地游客的到来,带动了餐饮住宿的发展,村民们纷纷办起民宿和农家乐,腰包也鼓了起来。
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的商机,马剑馒头、高粱烧酒、蜂蜜、笋干、茶叶等土特产找到了销路。“村子越来越有名气,游客越来越多,光是梅干菜我一年就能卖出上百斤!”71岁的村民陈海木说。